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首次前瞻性研究自动全乳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MMBC)的诊断价值,并以全乳连续切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HHUS)进行前瞻性平行对照,探讨此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54例纳入者共取得94个全乳病理学标本,其中2例为同期双侧乳腺癌。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完成ABVS及常规超声检查,采用全乳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ABVS诊断MMBC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真阳性、假阳性及假阴性,进一步确定ABVS的诊断效能与影响因素(病理类型、超声图像模式及病灶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常规超声及ABVS在上述诊断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两者的诊断差异与病理类型、超声图像模式及病灶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分析ABVS假阴性病灶中浸润灶/非浸润灶比值及病灶大小与病灶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病理类型(浸润性癌或导管内原位癌)中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根据病灶数量及位置是否与病理一致,将结果分为低估诊断,准确诊断及高估诊断,明确ABVS诊断的准确率。全部资料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94个送检乳腺中,经病理证实单灶乳腺癌32个,多灶性乳腺癌46个以及多中心性乳腺癌16个,总计196个恶性病灶(171个浸润癌,25个原位癌)。常规超声总计发现155(90.6%)个浸润灶及11(44.0%)个非浸润灶,ABVS总计发现154(90.1%)个浸润灶及19(76.0%)个非浸润灶。全部病灶中,ABVS及常规超声诊断一致病灶172个(87.8%)。浸润灶中两者的一致性明显高于非浸润灶(91.8%vs.60.0%)。ABVS和常规超声诊断MMBC的总敏感性分别为84.7%及87.8%(p>0.05)。浸润癌中的敏感性分别为89.5%及90.6%(p>0.05)。原位癌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6.0%及44.0%(p<0.05)。常规超声及ABVS分别漏诊30个和24个癌灶。漏诊病灶直径中位数分别为7.5mm和8.0mm(p=0.923);漏诊病灶浸润/非浸润为1.1:1及3.0:1(p=0.101)。ABVS及常规超声诊断的PPV分别为86.0%和75.1%(p<0.05)。肿块型病灶中,ABVS和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2.5%和93.7%(p>0.05);PPV分别为86.6%和86.5%(p>0.05)。非肿块型病变中,敏感性分别为77.8%、60.4%(p<0.05);PPV分别为84.5%、48.5%(p<0.001)。ABVS对69例(73.4%)患者术前做出正确诊断,其中包括78.3%(36/46)的多灶性乳癌及56.3%(9/16)的多中心性乳癌。评估的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59.6%、52.2%及43.8%)。结论:ABVS对诊断MMBC具有较高敏感性及PPV,有助于检出常规超声隐匿的癌灶,可提高术前诊断MMBC的准确性。尤其针对DCIS癌灶、非肿物型病变及小病灶具有明显优势。ABVS在术前评价多发乳腺癌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目的:比较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与常规超声在术前检测和评估单纯性导管内原位癌(DCIS)病灶范围的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探讨此项新技术在制定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254例纳入者中,最终,经病理证实为单纯性DCIS的33例序贯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岁;年龄中位数:49岁)进入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ABVS及常规超声检查,对两者所测肿瘤大小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对照组织病理学结果,根据常规超声及ABVS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将诊断结果分类。比较常规超声及ABVS所测DCIS病灶大小差异的显著性。此外,分析比较两种成像模式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BVS所测定的DCIS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未出现显著差异性(p=0.358)。ABVS准确诊断(±5mm)DCIS病灶的63.64%(N=21),低估病灶18.18%(N=6),高估病灶18.18%(N=6)。并对59%(13/22)的高级别病灶及73%(8/11)的非高级别病灶做出准确评价。ABVS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常规超声显著减低(p=0.006).ABVS与病理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常规超声(0.720,p<0.001vs.0.371,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ABVS可以作为术前评估单纯性DCIS病灶范围的有效手段,其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尤其对于广泛分布的弥漫性原位癌病灶具有明显优势。ABVS的全容积成像特点有可能在保乳术前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信息。此技术在不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的同时,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手术切缘,从而提高保乳手术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