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癸丑学制”。此后,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又公布《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等,中国的农业教育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民国初年是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的农业教育开始大步前进。河南地处中原,在民国时期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也是当时的农业大省,国民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河南的农业教育,在这个时期河南的农业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伏牛、桐柏、太行山区30多个县均出现了蚕桑教育学校,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民国时期河南的蚕桑教育是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河南教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职业学校法》,将职业教育从普通中学中划出,自成独立系统,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次年3月,教育部颁布《职业学校规程》来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民国时期河南的蚕桑教育经历了由逐步发展到繁盛再到衰落的过程。民国时期河南蚕桑教育不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民国时期各省的诸多蚕桑教育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而且民国时期河南蚕桑教育很多关于蚕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蚕桑教育的发展,不但对民国乃至后来的职业教育影响深远,为后来新中国蚕桑教育活动以及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对我们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我们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河南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关于农业教育内容,导致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从过去的农业教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对民国时期河南的各个地区的蚕桑教育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自然地理环境、养蚕缫丝的历史、清末蚕桑教育思潮的影响、国民政府的推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方面具体分析了民国时期河南发展蚕桑教育的原因,并对民国时期河南蚕桑教育发展阶段以及民国时期河南蚕桑学校办学概况进行了概括,从柞蚕区和家蚕区并对民国时期河南蚕桑教育的区域发展进行了具体描述,最后从民国时期河南蚕桑教育的影响、启示等方面对民国时期河南各地的蚕桑教育的影响和对当代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农业的启示进行探讨。从而因地制宜结合河南的实际,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