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写作课堂是初中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课程中的理念、内容需要通过课堂落实,学生通过课堂习得知识、获取能力;另一方面,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事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向构建课程。本研究聚焦师生活动的课堂,观察写作课堂、写作知识、写作活动三个环节,提取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首先,研究以初中写作课堂存在为研究起点,通过调查初中写作课堂现状,发现问题。一方面,初中写作课堂,相较课程改革前取得显著成果,教师普遍重视写作,学生写作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另一方面,较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求,仍存在“非教学行为”的写作课堂、写作课时少,回避写作等问题;写作知识游离于学生写作实践,知识和写作实践成为两张皮;写作组织活动代替写作言语实践现象,写后缺少详细具体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其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写作复杂言语实践活动,写作教不教对学生分数影响不大,造成对写作的“淡化处理”。二是,写作知识对写作技能提高帮助不大,写作知识陈旧,评价以静态“文本-结果”为导向,教师“动态”写作知识开发的实践积累有待提升。三是,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组织活动解决写作内容缺乏;另一方面关注活动又忽略写作是特定语境中建构语篇,需要技巧、策略的指导。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尊重学校写作特殊性,确立写作课程意识,开拓写作的边界,激发写作活力,转变文本结果写作观为交际语境写作,积累写作言语经验;写作活动中增加写作课堂的对话与讨论,改命题写作为写作任务,创设具体言语运用情境,加强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完善学生作文修改环节,增加个体作文展示,开发作文集记录写作成果的同时激发写作热情。研究通过实习学校语文教师、学生调查、访问,在此基础上分析写作课堂教学现状。结合语文教学论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和一线优秀教师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学校、老师、学生回归写作课堂,完善流程、改进设计,提高写作基础水平,发展写作能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