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空间回归技术的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趋势及生态因素研究[目的]探讨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时空趋势;探讨空间回归技术在筛选影响乙脑发生的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价值,为查找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疾病影响因素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广西乙脑的区域性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广西各市县2001-2010年乙脑发病数据、人口、面积、年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年均日照、年均气压、地区生产总值、总播种面积等资料。2.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疾病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直方图确定空间数据的分布特征;方差膨胀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运用空间经验贝叶斯法对乙脑发病率进行平滑处理,并绘制平滑后的发病率分布专题图。3.根据空间迟滞模型的拉格朗日乘数(LM-lag)、空间迟滞模型的稳健拉格朗日乘数(RLM-lag)、空间误差模型的拉格朗日乘数(LM-err)、空间误差模型的稳健拉格朗日乘数(RLM-err)的显著性,从普通线性回归、空间迟滞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中选择最优全局模型;并结合残差自相关性、对数似然值、信息准则(AIC、SC)、R2等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4.运用经模型评价确定的最优全局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两水平上定量拟合广西乙脑发病率与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数量关系,客观评价各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结果]1.乙脑发病率专题图显示:2001-2007年广西乙脑可能呈现聚集性分布,高发区集中在桂西北地区;2008-2010年呈离散分布。2.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统计量结果,2001-2007年空间迟滞模型的拉格朗日乘数(LM-lag)或稳健拉格朗日乘数(RLM-lag)显著于空间误差模型的拉格朗日乘数(LM-err)和空间误差模型的稳健拉格朗日乘数(RLM-err);且相比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迟滞回归模型的残差独立,R2增大、AIC减小。而2008-2010年普通线性回归拟合结果显示,模型残差独立,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3.最优全局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2001-2010年影响广西乙脑发病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均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总播种面积构成比,具体如下:(1)2001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总播种面积构成比增大而降低(β=-1.30×100,P=0.000);(2)2002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2.04×10-5,P=0.036)、总播种面积构成比(户-1.39×100,P=0.000)增大而降低;(3)2003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3.51×10-5,P=0.000)、总播种面积构成比(β=-7.39×10-,P=0.035)增大而降低;(4)2004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年均日照(β=-4.75×10-4,P=0.026)增大而降低;(5)2005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年均相对湿度(fl=2.79×10-2,P=0.016)增大而升高,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2.60×10-5,P=0.002)增大而降低;(6)2006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年均降雨量(β=-2.22×104,P=0.022)、年均日照(β=-3.61×10-4,P=0.014)、总播种面积构成比(β=-1.00×100,P=0.000)增大而降低;(7)2007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1.30×10-5,P=0.002)、总播种面积构成比(β=-8.51×10-1,P=0.001)增大而降低;(8)2008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总播种面积构成比(fl=-8.91×10-1,P=0.001)增大而降低;(9)2009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β=-6.74×10-1,P=0.029)、总播种面积构成比(β=-1.21×100,P=-0.000)增大而降低;(10)2010年广西乙脑发病率随着年均降雨量(β=-2.56×10-4,P=0.010)、总播种面积构成比(β=-1.31×100,P=0.000)增大而降低。4.2001-2010年地理加权回归的AIC不仅比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的AIC小,也比空间迟滞模型的AIC小。经地理加权回归拟合后,残差独立,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亦具有空间变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加权回归系数β和拟合优度R2不同。[结论]空间回归技术在筛选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疾病空间数据的影响因素时,较普通线性回归分析效果好。年均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总播种面积构成比是影响广西乙脑发生的主要因素,且这些因素在广西不同地区对乙脑发病的影响不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这提示在制定区域综合性乙脑防控措施时,需考虑当地独特的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第二部分:基于RS/GIS的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生态因素研究[目的]运用RS/GIS技术研究影响广西乙脑发生的生态因素,为广西乙脑的区域性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广西各市县乙脑的病例数据、人口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高程等资料,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生态因素与乙脑发病率的关系,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rs=0.30,P=0.005)、平均高程(rs=0.40,P=0.000)、林地构成比(rs=0.23,P=0.030)与乙脑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地表温度(rs=-0.32,P=0.002)、耕地面积构成比(rs=-0.26,P=0.013)、建筑用地构成比(rs=-0.32,P=0.002)与乙脑的发病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草地构成比(rs=0.19,P=0.081)、水域构成比(rs=-0.03,P=0.785)和未利用土地构成比(rs=-0.01,P=0.933)与乙脑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反距离加权插值图直观显示乙脑发病率与生态因素的空间分布,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相关分析结果相符合。[结论]广西乙脑流行的空间格局与多种生态因素有关。通过RS/GIS技术可以获取有关的区域生态因素,进而实现乙脑的生态监测,这是对乙脑流行趋势进行早期预测预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