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唐冶遗址2014年出土西周时期的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在种属鉴定基础之上,了解动物遗存概况,关注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利用,根据野生动物复原遗址周围的古环境,了解动物遗存所反映当时先民肉食结构与生业经济。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唐冶遗址的概况,并梳理山东地区商周时期的动物考古现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对本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动物遗存概况。简要介绍动物遗存的出土单位,然后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的类别介绍唐冶遗址西周时期出土的动物遗存。第三章,动物遗存的综合利用。唐冶遗址西周时期的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包括丽蚌、猪、鹿、牛、狗和羊等动物,其中又以猪、鹿、牛、羊等偶蹄目哺乳动物为主;通过数量比例、形态学演变、死亡年龄、骨骼表面痕迹和骨骼部位发现率等角度探讨先民对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利用;利用肉量值估算推测当时人类的肉食来源。第四章,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复原唐冶遗址西周时期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第五章,结语。唐冶遗址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稳定的家畜饲养业,先民饲养猪获取稳定的肉食资源,饲养牛获得畜力,饲养狗用于狩猎和看门,饲养羊获取羊毛或羊皮,饲养马用于祭祀。同时,当时人们也进行渔猎活动,狩猎野生动物中的鹿类、打捞贝类和鱼类来获取肉食资源。此外,还利用一些贝类制作贝制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通过动物群的构成、哺乳动物死亡年龄结构、人工痕迹、骨骼部位发现率、肉食结构等五方面的内容,与齐家制玦遗址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遗址存在差异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与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遗址的性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