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网络暴力”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新浪网(2006-2011)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频频发生,作为新生现象的“网络暴力”也演绎得越来越广泛,不断引发网络上的大讨论,而且折射和延伸到现实社会。  论文选取新浪网上自2006年到2011年较具代表性的“网络暴力”报道作为话语实例,运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框架对新浪网的“网络暴力”报道进行全面的新闻话语分析,从而阐明了“网络暴力”报道的文本和语境特点。文本分析关注“网络暴力”报道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语境分析关注“网络暴力”报道的风格和修辞。  通过对网络媒体中“网络暴力”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论文总结出“网络暴力”报道的新闻话语特点,从中发现影响“网络暴力”报道的社会文化因素,提出优化“网络暴力”报道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网络暴力”报道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网络媒体做好舆论引导,提高报道质量。
其他文献
政府媒介形象指的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良好的政府媒介形象,可以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大众传媒是影响政府媒介形象的重
通过对岭南地区建筑特点的分析,指出岭南建筑在适应环境与气候特点中所形成“绿、荫、透、水”的应对策略;以实践案例的分析,对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Based on th
本文由一个疑问开启:五四运动时期成熟的革命青年群体,与传统士儒之间,经历了怎样的身份形象跨越?于是,我们回到了晚清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去回望现代学生迈出的现代性第一步。这个
期刊
本文以四川境陕川界至广元高速公路沿江段段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背景,结合广陕高速公路特点,介绍山区沿河桥梁设计中桥梁跨径选择原则,墩、台、基础和结构体系宜采用的形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