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认知、估值和定位,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由破到立"的里程碑式转变。本文从文化的概念谈起,阐释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本文所言及的传统文化。在理清传统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地回顾了1921—1978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政策的纵向历史发展过程。接着系统地梳理了 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政策的历史史实:1978-1979年,走出"文革",遭受十年"文革"蹂躏的中国传统文化,冲破了长期的黑暗,翘首企盼着光明的到来;1979-1981年,曙光初现,党中央呼吁必须把学习马列和学习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把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到与学习马列同等重要的地位;1982-1985,艰难前行,"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成为此时的主旋律,该时期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矛盾,一方面肯定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又在抵制封建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污染;1986-1992,复兴发扬,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成为我国的主要的文化政策。从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政策的历史史实中,总结出了中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政策的内在逻辑及其表现特点。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政策,总的来说是批判继承,但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或批判与继承并行,或在批判继承中进行创造,或在批判继承中复兴与发扬。在批判继承交叉直至继承发扬的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归纳出了该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政策的表现特点,党对传统文化地位的认识日益增强,党对传统文化优秀性内容的认识与日俱增,党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逐步提高。重新审视与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时期党对传统文化的政策演变,得出了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政策的经验启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强国战略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引领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批判中求发扬。建党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批判、改造、继承、弘扬以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该历史过程一再证明:凡是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并科学而理性地继承和弘扬之,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胜利;凡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偏颇或过多否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出现失误和走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