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おがわしんすけ)(1935—1992)作为亚洲首个纪录片电影节——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创办者,先以系列纪录电影《三里塚》打破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纪录片题材与“思想”双重受限局面,后以系列纪录电影“牧野村”开拓日本民俗纪录片视野,其作品推动并极大影响亚洲纪录电影的发展。本文以小川绅介纪录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参照中西方纪录片理论,综合运用叙事学、纪实美学等研究理论对小川绅介纪录电影深入剖析,阐释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在叙事与美学方面的特征。基于此,得出“劳筋骨”寻“精神风土”的行者精神为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内核的结论。梳理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纪录片发展环境,尝试分析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行者精神对我国纪录电影的发展的影响所在,并以我国吴文光、彭小莲两位纪录片导演的影片为例,解读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行者精神在我国纪录片语境下具体呈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梳理日本纪录电影的发展,明晰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并对小川绅介的个人经历简要概述,总结归纳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创作方法,明确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发展脉络。第二章从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牧野村”系列出发,分析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呈现的叙事特征。通过梳理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的整体脉络与叙事主题,本文发现受弗拉哈迪人类学纪录片观念影响,小川绅介在纪录电影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叙事主题,以线性叙事作为影片基本叙事特征,以插叙、“戏中戏”结构的融合复线结构为特殊叙事特征。第三章研究小川绅介纪录电影美学特征,本章从“镜头”出发,分别从镜头前的体验即身体感知的“真实美”、镜头中的内容即述行模式的自然美和镜头后的符号意象即隐喻的物哀美三方面出发,探讨以“我”为主的纪实美学变形。第四章将在前文主观叙事、纪实美学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小川绅介纪录精神所指,得出结论:小川以“行者”姿态从两方面展现其独特的纪录精神——赤脚行者的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以及对身体实践下深入挖掘的阐释精神。通过梳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纪录影像的发展分析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得以在中国纪录影像语境下的发展背景。并延伸梳理我国纪实影像对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叙事特点、拍摄风格的借鉴。以导演吴文光及彭小莲的纪录电影为具体案例,探寻小川绅介纪录电影对我国纪录片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