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及方法:收集了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97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通过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术后病理及术后情况,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统计了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97例。2010年6-12月30例,2011年66例,2012年48例,2013年1-9月53例。其中116例患者为男性,81例为女性,男女比例1.43:1。年龄介于25-8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9岁。2.本研究统计的197例患者中,发生于胃最多,占116例(58.9%),其次是小肠占62例(31.5%),食管占5例(2.5%)。肝脏是GIST的常见转移部位(5/197)。此外尚有少数发生于消化道外组织器官中。3.本研究所统计的197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腹痛23.9%(47/197),出血22.8%(45/197),查体发现14.7%(29/197),占位14.2%(28/197)。各发病器官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4.本研究的197例患者中,行X线钡餐检出率为88.6%(31/35),CT检出率为91.7%(144/157),内镜检出率为61.8%(55/89),EUS检出率100%(17/17)。5.本研究所统计的19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72例,包括根治性手术156例,姑息性手术16例;内镜下切除治疗患者25例。术后继续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患者25例。6.本研究中,报告肿瘤破裂与否的共195例,其中14例患者肿瘤破裂。描述肿瘤大小者192例,其中按肿瘤<2cm、2-5cm、5-10cm、>10cm分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1.8%(61/192)、33.9%(65/192)、22.9%(44/192)、11.5%(22/192)。158例描述核分裂像数,核分裂像数(/50HPF)<5、5-10、≥10所占比例分别为76.6%(121/158),15.2%(24/158),8.2%(13/158)。描述生物学行为的188例患者中,极低风险、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所占例数分别为70例、51例、25例、42例,所占比例分比为37.2%、27.1%、13.3%、22.3%。7.本研究统计的197例患者中,有效随访138例,随访时间5-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8个月。有效随访病例中,16例患者死亡,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GIST预后与发生部位(P=0.002)、手术方式(P=0.001)、肿瘤大小(P=0.026)、破裂情况(P=0.001)、是否转移(P<0.001)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GIST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高发年龄段为40-69岁。2、GIST发病部位中,胃最为常见,其次为小肠,发生于食管、结直肠较少。肝脏是GIST常见转移部位。此外尚有少数发生于消化道外组织器官中。3、GIS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出血、查体发现及占位等。肿瘤发生部位不同,主要症状也不相同。4、GIST诊断可依靠X线钡餐、CT、内镜等,必要时可取活检病理诊断或联合应用EUS。5、GIST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阴性,且肿瘤不破裂。如肿瘤较小,起源层次较浅,可内镜下切除。6、伊马替尼是难以手术完整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但由于价格昂贵、药物反应难以忍受,应用多不规范。7、GIST预后与肿瘤部位、大小、手术方式、破裂情况、是否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