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是边疆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其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关键时期。1898年,随着以中东铁路为标志的交通近代化的发展,牡丹江区域在封建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强行开启了其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进程,开始步入由传统城镇向近代城镇转型的轨道。在铁路的强力冲击下,人口大量聚集,各种物产得以开发,区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贸易联系加强。铁路沿线站点因成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个具有一定范围辐射力的中心,传统城镇也注入了近代的活力。昔日分散的自然村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区系统因铁路功能而发展成为一个带有诸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因素的新的市场体系,使牡丹江区域山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走向开放。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区域城市体系粗具雏形。为此,本文试以铁路交通为线索探讨近代牡丹江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运行轨迹,分析出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揭示其晚近以来开发晚而又迅速崛起的原因,并客观评价外力条件下该区域向近代城市嬗变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为当今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