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研究拇外翻对儿童步态模式的影响。2.探究基于中医筋骨及阴阳平衡理论制定的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对儿童拇外翻的干预效果。方法:1.本研究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步态与运动发育异常门诊的3-6岁及7-12岁拇外翻儿童各50例作为拇外翻组。通过个体配对,选取步态与运动分析中心正常儿童步态数据库中的3-6岁及7-12岁正常儿童各50例作为正常组。运用运动捕捉系统采集两组儿童步行时的
【基金项目】
:
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ZY(2018-2020)-CCCX-2004-06, 三维步态分析监测儿童发育性步态异常致畸及干预评价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拇外翻对儿童步态模式的影响。2.探究基于中医筋骨及阴阳平衡理论制定的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对儿童拇外翻的干预效果。方法:1.本研究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步态与运动发育异常门诊的3-6岁及7-12岁拇外翻儿童各50例作为拇外翻组。通过个体配对,选取步态与运动分析中心正常儿童步态数据库中的3-6岁及7-12岁正常儿童各50例作为正常组。运用运动捕捉系统采集两组儿童步行时的三维步态数据,主要包括踝、膝及髋关节的运动学数据及时-空参数等。所采集的步态数据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2.在拇外翻儿童步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筋束骨及阴阳平衡理论制定干预方案。运用肌内效贴辅助拇展肌(阴),牵伸拇收肌(阳),达到阴阳平衡及筋束骨的效果;采用运动疗法加强拇展肌,拇长、短屈肌与拇长、短伸肌功能,使第一跖趾关节达到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功能平衡。完成此研究的拇外翻儿童受试者为58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干预,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干预。在治疗前进行三维步态分析及足底压力测试,干预1个月后再次测试。所采集的步态数据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组间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果:1.拇外翻组与正常组的步态数据相比,3-6岁及7-12岁拇外翻组步速、步频显著下降,支撑相平均足偏角度减小,足跟抬离地面的最大角度减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7-12岁拇外翻组在支撑相末期踝、膝及髋关节屈曲角度增加,步长减小,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2.经过1个月的干预后,组内步态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拇外翻角度明显减小,拇趾区的压强及冲量峰值增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支撑相末期膝关节最小屈曲角度减小,步频减小,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步态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拇外翻角度差值大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参数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拇外翻对于3-12岁儿童的步行效率及足部运动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引起踝、膝及髋关节的代偿性异常运动。2.基于中医筋骨及阴阳平衡理论制定的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方案对儿童拇外翻的改善效果优于常用的运动疗法。
其他文献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中风总数的60%-80%,极大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上缺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确切的药物。2018年中国脑卒中指南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溶栓、抗凝、他汀类、改善循环、脑神经保护等药物,其中溶栓、抗凝、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有充分供给,但通过血管新生改善脑循环及脑神经保护药物匮乏,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此次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失眠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总结失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及通过中药干预能否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做出对益神方改善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情况的临床有效性评价。方法:第一部分采集文献资料,整理概括失眠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360例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障碍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验证扶正祛毒方在体内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性,用智能型纳米胶束载体包裹扶正祛毒方中抑制骨肉瘤生长的有效单体雷公藤甲素(TP),进一步探讨负载TP的纳米胶束(TP-TPBC-PEG)与光动力疗法协同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方法:1.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扶正祛毒方抗骨肉瘤的作用建立原位异种移植骨肉瘤裸鼠模型,观察扶正祛毒方对骨肉瘤体积和重量、裸鼠肝脾肾脏器指数的影响
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其机制复杂,现代医学抗高血压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效应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其血压调节效应及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临床应用。高血压相关脑肠轴改变为从整体理解高血压病理形成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高血压相关脑肠轴改变包括大脑自主神经调控中心下丘脑室旁核(PVN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输出增加,促进血压升高;
目的:“一药多基原”中药的质量与生物效应等同性研究是中药标准化所面临的传统难题。仅以品种本身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难以全面揭示其内在品质和药性不同的科学内涵。本研究以白芍和赤芍(北赤芍和川赤芍)为研究对象,以经方黄芩汤为载体,将多基原芍药分别放入方剂中同步对比研究,发现与鉴定引起药效差异的化学成分(群),阐明白芍和赤芍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黄芩汤中芍药基原确定,也为其他“同属多基原”中药的质量和生物效应等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L)对C57BL/6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0.125、0.25和0.5 mg·kg-1的TL,分别于给药第3、7、11和15天解剖,摘取双侧睾丸。左侧进行苏木素-伊红(HE)、γ-H2AX和Lin28a免疫组化染色,右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1.HE染色结果提示,TL给药第11天睾丸生精细胞损伤具有最
目的:IFI16(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6,IFI16)是参与天然免疫的一类重要的蛋白分子,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活化免疫细胞,促进I型干扰素的分泌,发挥抗病毒作用。我们实验室团队的多项研究显示,补肾方可以通过多环节的免疫调控,尤其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缺陷,促进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抑制HBV病毒效应。本研
目的:收集并梳理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严苍山流派医家及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丁甘仁、严苍山、严世芸、潘华信、徐燕的胸痹病医案,总结其治疗胸痹病的特色方法,通过探讨每位医家治疗胸痹的经验,初步总结丁氏内科严苍山流派治疗胸痹的诊疗经验和传承规律。方法:通过对医案的梳理、医案筛选与录入、利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进行结果的分析,总结规律。收集整理了丁甘仁医案9则,严世芸医案200则,潘华信医案125则,徐燕医案2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disease,CKD)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阐明CKD患者免疫炎症损伤与中医病症相关性、评价健脾清化方干预CKD3期脾虚湿热型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为研制中医药防治CKD的新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纳入符合CKD3期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肾气虚兼有湿热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中,抗药性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为了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药性,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采用非化学农药或环境友好剂型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研究筛选了植物源活性成分,通过与多作用机制的农药复配,筛选最佳复配组合及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