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广府地区传统民居的被动式适应性技术的研究,在其各个方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而粤东潮汕地区由于其所属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的特殊性,导致其研究成果较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认为是自然通风潜力最好的地区,加之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农村的建筑能耗问题将日益严峻,故本文以粤东潮汕地区的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实测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结合模拟分析,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的通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考察以及问卷调查,总结确定潮汕地区农村住宅的典型户型平面。对选定典型的潮汕地区农村住宅进行室内外热环境与风环境实测,主要测试内容为: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内外空气湿度,室内外风速、风向,室内黑球温度。其中对三处典型住宅的室内温度进行了85天长期观测。并对实测对象进行现场测绘,绘制平面、立面图;(2)将住宅中天井做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垂直面上的风速与温度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到:在过渡季,在保留天井的多层住宅中,以风压通风为主;在夏季,白天热压风压通风同时作用,夜间以风压通风为主;(3)其次,通过实测研究,从村落的布局形式,街巷设置,户型平面等方面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新建村落选址布局周边环境无田地、池塘、山等,对整个村落的热环境不利,传统的单层潮汕爬狮类住宅,巷道的高宽比较小,以组织风压通风为主,而在原有旧区改造的多层住宅,巷道的高宽比较大,形成了热压与风压通风同时作用的局面;首层北向开窗的住宅,首层风速较大;保留天井的住宅,2、3层有较好的风环境,但首层厅堂处风速较小;(4)利用FULEN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结论:保留天井的多层住宅室内热环境与风环境比取消天井的多层住宅好,天井顶部建议加遮阳措施,首层开侧窗对首层室内风环境有利,。本文通过对粤东潮汕地区农村三类典型住宅在自然通风方面的实测与模拟研究,从村落布局,街巷设置,是否保留天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当地农村住宅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