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相互作用和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2万公里,到2025年,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可覆盖大多数大城市。高速铁路的防震减灾问题一直备受重视,主要涉及到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保证基础设施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目前已有较成熟的设计标准;二是在基础设施安全的条件下地震时列车的运行安全问题,目前还未能形成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地震对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威胁,除了进行高速铁路结构的抗震设计外,日本等国家采取了地震预警的方法,当预测的地震动达到一定阈值时,对高速铁路进行减速或停车控制,以减少损失。我国部分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已经预先设置了地震监测模型,以备地震预警使用,但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可参照的经验较少,相关参数如地震预警阈值等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预测预警目的地的地震动强度,主要涉及利用早期监测到的较小的先达地震动预测预警目的地后续破坏性地震动的大小;第二是确定地震作用时目的地的地震动预警阈值,与地震作用下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密切相关;第三是预警信息的传输、发布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传输发布的技术途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本文主要研究第二个问题,即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的确定以及相关的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轮轨动力响应分析等问题。
  主要完成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
  (1)通过车辆-轨道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模型的动力响应及其脱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研究表明导致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是地震作用使轨道结构发生大幅的水平向振动,引起车轮发生水平向晃动,促使左右轮、轨交替分离,致使车辆发生侧向滚摆运动最终造成脱轨,基于上述脱轨原因,说明地震作用下除了应考虑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脱轨评判准则外,还可以将车轮抬升量、轮轨相对位移作为脱轨评判准则;对车辆-轨道模型施加实测地震波时,将不同工况下的各轮轨动力响应指标峰值进行提取分析,发现人工波作用下的车辆-轨道模型的各轮轨动力响应值最为显著,初步推断是因为车辆-轨道模型水平向的自振频率与人工波的卓越频率最为接近,从而导致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各轮轨动力响应指标最大;对车体同时施加水平向和垂向地震波的试验结果与单独施加水平向地震波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地震过程中,对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的为水平向地震波,垂向地震波对其影响较小。
  (2)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数值模型,并将车辆-轨道数值模型的分析计算结果与车辆-轨道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靠;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波频率特性对列车行驶的影响,发现当地震波的卓越频率与车体的水平向自振频率接近时容易产生共振,危害较大,因此在进行车辆轨道设计时,尽量使车体的侧滚自振频率避开低频区;当路基的高度(0~3.6m)范围内变化时,地震波对列车的车轮抬升量、轮轨水平向接触力和轮轨垂向接触力响应值的波动影响不大。
  (3 )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多刚体车辆-轨道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研究了当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地震情况下车速对列车轮轨动力响应的影响。其中轨道不平顺主要采用美国轨道不平顺谱,采用傅里叶逆变换法对功率谱函数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MATLAB编写代码绘出美国六级轨道线路谱,最终通过编写ABAQUS子程序的方法实现在车辆-轨道动力学三维模型中对轨道快速施加轨道不平顺谱。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轨道不平顺,地震情况下车速的变化对车辆的轮轨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将各个曲线与静态的车辆-轨道模型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发现其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地震作用下列车静止状态时的轮轨动力响应与列车在光滑轨道上匀速运行时的轮轨动力响应较为接近,从而可以将地震作用下列车的静止状态近似看成列车在光滑的轨道上匀速运行的状态;当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0.1g、轨道不平顺波长范围在(0.5m~80m)、车辆行驶速度范围在100km/h到300km/h之间时,列车速度的增加虽对各脱轨指标响应峰值有一定的影响,且随车速呈线性增长趋势。当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列车速度为300km/h,El-Centro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0.04g时,车辆-轨道系统的轮重减载率即达到0.6567,超了规范中规定的轮重减载率安全限值0.65,因此可以考虑将0.04g作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但仅通过研究一条地震波作用下的车辆轮轨动力响应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研究大量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车辆轮轨动力响应。同时利用车辆-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对地震情况下车辆-轨道数值模型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发现可以将地震作用下列车运行状态看做为列车在不平顺的轨道上运行和地震作用下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行这两种状态的叠加。
  (4)提出了确定地震预警阈值的新思路。将这两种脱轨指标的安全冗余量作为地震作用下列车静止状态时的脱轨系数限值和轮重减载率限值,从而利用脱轨系数限值和轮重减载率限值来确定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阈值,给出地震作用下列车静态时的不同脱轨系数限值和不同轮重减载率限值相对应的预警阈值;最后通过输入80条典型的水平向地震波,将计算结果中的车轮抬升量、轮轨接触点水平位移、车体倾覆角等参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振动原理最终给出地震作用下列车的地震预警阈值评价表。
其他文献
徽州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的重要流派,以清新淡雅为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现阶段对徽州传统民居信息的保护手段主要依靠CAD图纸、文字表格、影像资料等,保护过程中存在各专业信息独立、细节表达不清、内容不易查找等弊端。需高效有力的数字信息化平台对徽州传统民居信息进行存档和管理。
我国自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居住问题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处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合肥老旧住宅。研究内容集中于这些老旧住宅的适老化改造问题。这些待改造的老旧住宅尚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在合肥区域存在的数量较大,具有一定的改造价值。  本文主要是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踏勘法、问卷调研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合肥地区住宅的发展历程和住宅套型的演
学位
人物与机构作为建筑活动的主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不应被忽视。近年来虽有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蓬勃展开,成果累累,但研究仍多侧重于形式风格、建造案例、人物传记和技术发展的史料整理分析,在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相关技术主体方面,有针对性的专门研究仍有待拓展。  中国建筑相关从业人员如何引进和运用西方建筑技术?如何萃取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养分?如何摸索“中国式”方法解决中国建筑现实问题?对此类问题的回答,需要考察分析
传统聚落与民居是展示各地风土人情和居民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传统民居是反映各地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宝贵资料,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也要坚持原真性、人性化、整体性与发展性的原则。环境因素对传统聚落的选址,形态发展与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着居住聚落中建筑单体的布局与体量。  论文以老挝苗族地区传统民居NUMBONG小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处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展开详细调研与分析,并分别提出
学位
近代历史风貌建筑作为天津宝贵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BIM作为一项三维数字信息化技术已被逐步应用于建筑的测绘查勘、方案设计、施工建造全寿命期等多个方面。本文基于近代历史风貌建筑段祺瑞旧居的保护修缮工程,通过驻场记录、模型模拟、走访调研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中测绘查勘评估、方案设计、施工修缮中的应用研究。为建立近代历史风貌建筑数字信息化方法提供了案
新时期以来(2008年-2018年),中式风格联排住宅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启发性的建筑案例,它们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实现了中式风格与联排住宅两个建筑命题的结合,代表了该建筑方向的最高成就。对这批建筑实例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总结出其中优秀的经验技法,对于中式建筑和联排住宅两个建筑研究方向都大有裨益。  本文首先从中式风格联排住宅的基础理论出发,对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介绍,之后从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技术的蓬勃快速发展,掀起了一波大型铁路客运站建设的新浪潮。这些新型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在建筑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上颠覆了传统的铁路站房设计。本文选取大型铁路客运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候车空间作为研究主题,试图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分析,总结现存设计问题及原因,讨论今后大型铁路客运站候车空间的设计对策。  全文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分析,中篇为实例解析,下篇为未
非饱和土在地表浅层分布广泛,是一种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介质,通常具有非线性、各向异性、结构性、循环塑性等特性。由于固、液、气三相的耦合作用,非饱和土在静态、尤其是动态荷载作用下的本构特性非常复杂。目前,虽然静态荷载下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动态荷载下非饱和土的本构特性及本构模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以非饱和土地区的岩土工程为背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
学位
近代以来,英国的蒸汽机技术第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全面影响世界工业进程,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美国以信息工业为基础的科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的繁荣。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知识企业涌现出了巨大的产业引力,近些年对知识经济的广泛关注使知识变现逐渐普及,开发出了一片以知识交易为核心的市场并推动了以知识为内容的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知识型企业数量的不断攀升,各企业
学位
全程自养脱氮(CANON)系统以其高效、经济、节能等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制药废水作为一类高氨氮工业废水,氮素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然而,这类废水中残留的典型的污染物如抗生素和重金属等对CANON系统中功能微生物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磺胺嘧啶生产废水中典型重金属离子锰(Mn2+)、锌(Zn2+)和铜(Cu2+)为例,研究单一重金属离子和复合重金属离子作用下CANON系统的脱氮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