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和谐健康发展、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施行的重要要素,更是宏观金融、经济政策调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局势不断变化,国内通货膨胀出现明显的峰谷波动交替更迭现象。2007年,国内物价上涨明显,以CPI指标衡量的通胀率水平持续攀升。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CPI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还一度出现负值。而自2009年底开始至2010年,在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强力经济刺激背景下,CPI回升至3.3%左右,并于2011年攀至4.9%。而在2012年,CPI则又历经谷底,并有重新步入上升轨道的趋势。虽然通货膨胀的这种更迭走势在过去20年间也频繁出现,但近年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正呈现出明显的整体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也变得更加平稳。这一走势变化向我们揭示一系列重要问题: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是否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转变?并且,在全球经济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受制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重重掣肘,引发通货膨胀结构性转变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又是否存在?通过分析2000.Ⅰ-2016.Ⅲ我国通货膨胀率的走势,还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非线性特征。那么又该如何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特征呢?本文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和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缺口、投资缺口、净出口缺口、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等驱动因子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并利用2000.Ⅰ-2016.Ⅲ的季度经济数据,基于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我国基于有效驱动因子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以此来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进一步,以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作为阈值变量,本文又构建了双变量逻辑平滑转移机制的非线性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NLS)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的最优阈值,以及最优阈值组合下的转移速度、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特征以及高区制与低区制。除导言与结论和政策建议外,本文研究内容分为4章:第2章从通货膨胀、通胀预期、菲利普斯曲线三个大方面着手,梳理了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等相关要素的发展脉络。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绕过的一大经济现象,它历经流通货币、物价上涨两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理论派别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胀预期经历了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和混合预期的演变,测度方法包括统计调查法、金融市场提取法、计量建模法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则经历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混合菲利普斯曲线、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第3章具体在理论上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内部驱动因子和外部驱动因子。内部驱动因子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财政赤字、资产价格、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及市场竞争等,外部驱动因子包括汇率、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开放度和大宗商品价格等。第4章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和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缺口、投资缺口、净出口缺口、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等驱动因子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并利用2000.Ⅰ-2016.Ⅲ的季度经济数据,基于GMM方法对我国基于有效驱动因子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以此来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基于有效驱动因子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的GMM实证分析表明: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构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但投资缺口对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性对通货膨胀指标较为敏感,同时,投资缺口和消费缺口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有效性强弱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净出口缺口的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微乎其微,净出口缺口不构成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均构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驱动因子,且通胀惯性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强于通胀预期。第5章构建了双变量逻辑平滑转移机制的非线性扩展菲利普斯曲线,基于NLS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的最优阈值,以及最优阈值组合下的转移速度、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特征以及高机制与低机制。基于双变量逻辑平滑转移机制的非线性扩展菲利普斯曲线的NLS实证分析表明:若使我国非线性扩展菲利普斯曲线位于低机制,则我国消费缺口的阈值范围为[-4.99%,-0.14%]且投资缺口大于3.25%。当扩展菲利普斯曲线位于高机制时,通胀预期系数和通胀惯性系数分别是低机制的2倍,在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变化中,消费缺口和投资缺口的变化更多地是通过影响通胀预期系数和通胀惯性系数来非对称的影响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