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孟郊是唐代诗坛上两位著名的诗人。杜甫亲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大动荡,孟郊则一生处于藩镇割据、战火连年的中唐。两人皆怀抱济世安民的理想,但出身低微、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致使他们怀才不遇。他们在追寻内心宏愿的道路上遭受了重重困厄,仕宦生涯中都扮演着悲剧的角色。本文从杜甫、孟郊的言困厄诗着手,拟对二者应对困厄的心态变化、言困厄诗的题材内容、及二者在排遣困厄情怀时诗歌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比较分析。本文除了绪论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释了本文的研究可行性,其次给杜甫与孟郊的言困厄诗界定范围,随后就杜甫、孟郊言困厄诗相关研究做出罗列,最后介绍本文的努力方向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杜甫、孟郊一生在遭受困厄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异同。依据二者相似的仕途经历,本章分为三节,以方便对比。第一节阐述了二者在落第后对困厄的一致抗争。杜甫两次参加贡举落第,孟郊三仕不第,“学而优则仕”,内心强烈的政治情怀促使他们积极地投赠干谒权贵,抗争困厄。第二节就二者仕途中两次为官经历遭遇的困厄为依据,比较他们在中央任官和供职幕府两个时期面对困厄的抉择,分析了二者不同的从政态度,探讨了二者仕进境界的高低。第三节主要就二者辞官后对困厄的突围进行阐述,杜甫拥有坚韧的道德操守,贫老不辱志,超越了困厄。孟郊缺乏坚定的价值判断,在出处矛盾中挣扎徘徊,最终决定再次入郑余庆幕府,但因暴疾卒于赴任途中。第二章主要分析杜甫、孟郊言困厄诗题材内容方面的异同,共两节。第一节主要谈二者对他们自身困厄抒写的异同。相同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物质困顿的诉说,另一方面是对精神苦闷的抒发。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杜甫具有更为自觉的仁爱精神,杜甫在抒发自身困厄时还能推己及人、民胞物与,这显示了杜甫高标的品格。对比来看,孟郊在倾吐自身贫病困顿时,几乎没有提到时代和人民,诗歌内容显得贫弱。第二节主要就二者对黎民穷苦的抒写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的差异。杜甫、孟郊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又视安邦济民为己任,对黎民百姓不幸遭遇的抒写也是他们言困厄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从批判战争和揭露剥削两方面阐述了二者取材相同之处,从爱民思想的深度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相比之下,杜甫在抒写黎民穷苦方面的诗歌包含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这是孟郊所不及的。第三章是杜甫、孟郊排遣困厄情怀艺术方面的比较,共三节。第一节比较二者在审美意象方面的区别。杜甫、孟郊都出身寒门,同经历乱世,恰逢门阀森严的社会,才秀人微,志不得展。为了排遣内心的愁绪,杜甫抱着积极乐观的审美态度,融情于诗,描绘了无数壮美、秀丽、清新的意象,也体现了杜甫超然于物外的胸襟。相比之下,孟郊的审美意象多显得腥秽丑恶、阴郁险怪、枯索冷瘁,读来让人感到恐怖阴森、苦涩悲痛。第二节是二者抒情方式的比较。杜甫秉承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抒发内心的块垒时能够发乎情而止乎礼,怨而不怒。孟郊则突破了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种中和美学思想,把内心的幽愤不平毫发无憾地倾吐殆尽。第三节是杜甫与孟郊相关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杜甫在遣怀困厄时,语言风格呈现出清新柔婉、平易朴实、戏谑幽默等特征。孟郊遣怀困厄情怀的语言风格则集中表现为生新瘦硬。杜甫、孟郊言困厄诗中不同的审美意象、抒情方式及语言特色,也玉成了他们迥异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