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小球疾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复杂多样,但一般认为它可能只是疾病的始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激活的一系列炎症介导系统才是造成肾小球损伤和产生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认为炎症介导系统一旦被激活,其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肾组织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以及肾固有细胞通过产生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损伤,炎性细胞,肾固有细胞之间以及固有细胞与浸润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反应的放大及肾脏损害的加重。 鉴于以上原因,有关增殖性肾炎的治疗,目前首选的药物仍是肾腺糖皮质激素,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其产生依赖、抵抗,甚至出现严重副作用,随后,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胞菌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应运而生,但仍有部分病人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开发挖掘新的药物也就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各种炎症介质的生物学效应需借助其特定的受体并通过特定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及相应的级联酶促反应才得以实施。研究发现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均激活或阻断转录因子的活化,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两个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它们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是调控了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如白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等,部分新产生的炎症因子,又可作为NF-κB和AP-1的激活剂,再激活NF-κB和AP-1,这样不断循环,形成放大效应,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使疾病迁延不愈。 目前有关NF-κB和AP-1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它们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在许多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均可见肾小球或肾皮质中NF-κB和AP-1活性的增加。阻断NF-κB及AP-1的活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化将有助于肾脏疾病的防治。 姜黄素*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到的一种植物多酚;其分子式为C21H20O6,其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现代研究认为姜黄素具有抗炎、抗凝血、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多种因素诱导的NF-出的激活,同时也抑制APl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命队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多种细胞T:NF、IL刁、ILE、TGF个、MCP刁、一氧化氮(NO)等的产生。此外,姜黄素还可抑制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白三稀的形成;减轻炎症组织中 PMN浸润;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及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而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并使机体组织对内源性皮质激素类物质敏感、增加肾上腺素笛体物质的产生。根据上述理论,我们推测姜黄素可能对增殖性肾炎具有防治作用。为此,本课题一方面观察其对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另一方面观察其对系膜细胞增殖、分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将其开发应用于临床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姜黄素对实验性肾毒血清肾炎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肾毒血清肾炎大鼠尿蛋白及血生化的影响,以及应用姜黄素后肾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同时观察姜黄素是否抑制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积聚以及对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卡(TGF个)、单核圭胞趋{匕蛋白-l(MCP-1)、白介素-16(IL-16)表达白影响。 方法 将72只雄性m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射0.sml 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用两日,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sml/(k·d);模型组: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smlM,连用两比同时腹腔注射二甲亚砚(***O)0.5二1/伙·d); 姜黄素组: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1/d,连用两日,同时剧空注射姜黄素5 omg/(k·d)。三组大鼠分别于第 3、7、14、28天处死,取肾组织分送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部分肾皮质液氮速冻,-70℃冰箱保存用于 2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盯PCR检测。测定各批次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生化指标。 结果:姜黄素组 24。J叫时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14天时血胆固醇也比模型组低(P1刀5)。常规病理检查半定量分析显示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1.m);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尸<O刀I);14天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尸<0刀1)。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阻止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及基底膜的增厚趋势,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