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种植物对棉铃虫、粘虫杀虫活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饲料混毒法对24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的筛选,并对其中效果较好的5种植物进行深一步的活性测定,结果如下:1.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24种植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香铃子、丹皮、儿茶、白头翁、茜草和萹蓄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第5天体重抑制率均在75%以上。对棉铃虫的幼虫发育历期均有延长,对化蛹和羽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茜草处理最明显,第5天体重抑制率为84.87%,试虫平均体重仅43.15mg,而此时对照已高达285.27mg,在处理后第7天已换为正常饲料后仍保持较高的体重抑制率。2.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茜草4种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拒食活性和胃毒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好,24h时对棉铃虫的拒食率为90.76%,对粘虫的拒食率为80.14%;石油醚提取物胃毒作用最好,24h,48h对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为20%,30.33%,对粘虫的校正死亡率为18.7%,22.6%。3.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儿茶、白头翁和丹皮95%乙醇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和胃毒活性。拒食活性方面,处理24h后对棉铃虫的AFC50分别为33.22,10.37,16.54g.L-1,对粘虫的AFC50为15.41,25.28,3.80g.L-1;胃毒作用方面,儿茶对棉铃虫24h,48h的LC50值分别为55.38,45.49g.L-1,白头翁分别为51.28,45.32g.L-1,丹皮对棉铃虫的胃毒作用则稍差,24h,48h的LC50分别为136.52,123.31g.L-1。三者对粘虫的LC50均在96.68g.L-1以上。4.萹蓄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方面,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与氯仿萃取相均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拒食作用较为明显,对棉铃虫的拒食率达99.7%。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粘虫的拒食效果最好,其24h的AFC50为2.50 g.L-1;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试虫的胃毒作用较为明显,对棉铃虫的LC50在24h,48h后分别为5.68,5.30 g.L-1,对粘虫的LC50在24h,48h后分别为4.80,4.60 g.L-1。5.对萹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石油醚相采用薄层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共分出9各组分,各组分对棉铃虫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组分4、6-7、9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比较明显,组分4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低毒、广谱性、内吸性高效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对于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和担子菌纲等均具有良好的活性,并且对其他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随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用量的日渐增加,此类杀菌剂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潜在风险也日益提高。赤眼蜂和斑马鱼作为天敌昆虫和水生生物的重要代表,是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研究四种甲氧基丙烯酸酯
从表现花叶、畸形的加工番茄病株上获得分离物XJ124,用1对ToMV CP基因引物进行RT-PCR ,扩增得到了689bp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将PCR产物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再转化到大肠
榕树(桑科:榕属)和榕小蜂(昆虫纲:膜翅目:榕小蜂科)是研究协同进化的经典范例之一。除了少数特例外,通常一种传粉小蜂只专一的为一种榕树传粉。除了传粉榕小蜂,榕果内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