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属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中西部,现已引种至全国各地。花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其果皮、种子、叶片、树皮以及木材都具特殊用途。目前虽然已有一些花椒人工栽培品种,但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能快速创造出丰富的种质资源,必将解决花椒科研和生产中由于品种单一化所造成的育种资源匮乏等问题。本文以凤县大红袍为材料,开展了人工诱变研究,旨在掌握花椒人工诱变基本技术并获得新种质,为进一步开展花椒诱变育种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椒种子的辐射诱变以凤县大红袍种子为材料,开展了60Coγ射线人工诱变研究。实验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花椒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影响。经60Coγ射线处理过的花椒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花椒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在剂量率为1.65Gy/min的情况下, 60Coγ射线辐照花椒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40Gy。此外,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经辐射处理的实生苗生长变慢但变异系数逐渐增加,苗期物候期明显晚于对照组,最长可达12d;诱变后的M1代叶长,叶宽,叶色,叶缘和根系等一系列性状的变异幅度增加,变异系数增大,出现了斑叶变异植株,根系性状表现多样化变异,或产生较多侧根或主根发达。通过筛选获得64株花椒诱变植株。2.花椒愈伤组织的EMS诱变用100 mL浓度为0.1%的HgCl2溶液与0.1 mL Tween 20的混合溶液对花椒叶片和韧皮部进行消毒。结果表明:在对韧皮部消毒过程中,当消毒时间超过8min时,其致死率急剧上升。由于叶片较韧皮部敏感,且本身污染少,所需的消毒时间相对较短。当消毒时间小于4min时,污染率较高,当消毒时间超过4min时致死率急剧上升。在此消毒过程中,8min为花椒韧皮部最佳消毒时间,4min为花椒叶片最佳消毒时间。以EMS为诱变剂用不同方法处理花椒韧皮部和叶片来源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叶片来源的愈伤组织对EMS的敏感性高于韧皮部,培养基法比浸泡法对愈伤组织伤害大。说明韧皮部为愈伤组织的合适来源,浸泡法为较好的诱变处理方法。用不同EMS浓度和EMS处理时间组合处理合适来源愈伤组织,结果表明:EMS诱变花椒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剂量为:0.3%EMS处理6h,0.5%EMS处理4h,0.7%EMS处理2h。诱变后的愈伤组织经增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经诱变处理的再生植株在叶长,叶宽,叶色和生长势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变异,其中以叶长的变异尤为显著,变异系数为41.8%。通过筛选得到花椒变异植株34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