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北方游牧民族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刀具在战争与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族人借鉴并改进了游牧民族先民的刀具形制,并不断吸收其它民族刀具制作及装饰技艺,制作出了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蒙古刀。蒙古刀演变的过程可以说是文化与工艺融合的过程。频繁的战争使得文化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蒙古族文化不断被西域及中原文化影响,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如今样式的蒙古族佩刀,下文统称为蒙古刀。蒙古族是对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方游牧民族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刀具在战争与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族人借鉴并改进了游牧民族先民的刀具形制,并不断吸收其它民族刀具制作及装饰技艺,制作出了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蒙古刀。蒙古刀演变的过程可以说是文化与工艺融合的过程。频繁的战争使得文化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蒙古族文化不断被西域及中原文化影响,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如今样式的蒙古族佩刀,下文统称为蒙古刀。蒙古族是对自然和图腾有着崇拜与敬畏之心的民族。信仰“长生天”的蒙古族人认为蒙古刀是上天的馈赠,是象征着平安与好运的圣物。蒙古刀是蒙古族文化的载体,凝结了蒙古族传统手工匠人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是蒙古族优秀制刀工艺及装饰技艺的集中体现。它记录了游牧民族发展的轨迹、见证了草原历史的变迁。为了方便日常生活,牧民出行随身都会携带刀、火镰、托海、筷子、烟袋等生活用品,因此腰带上通常都有为悬挂蒙古族日常用品而预留出一些带扣,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携于腰间。随着蒙古族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刀的实用价值被不断淡化,更多的趋向于装饰功能,不再能够发挥着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的作用。通过研究蒙古刀及配饰的造型与装饰的演变,可以更加详尽的了解游牧民族在时代变迁中所经历的文化冲击与审美流变,对了解蒙古族民俗习惯以及区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为我们了解草原文化内涵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着重研究蒙古刀造型与装饰艺术的演变,通过查阅史籍文献,走访博物馆收集第一手材料,对各时期蒙古刀使用的时代背景、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审美特点、装饰纹样及设计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析。依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蒙古刀更多的关注,引发人们关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手工艺品的思考,为后续研究蒙古刀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新型合成法制备磷霉素氨丁三醇,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和析晶条件。方法无机酸式盐法,以磷霉素钠与氨丁三醇和硫酸的混合酸式盐进行中和反应制得磷霉素氨丁三醇。结果优
文章以“微观比较、宏观分析”为研究方法,对英汉语两种语言被动式的表现形式、使用语境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微观比较。再从宏观上以思维方式、哲学理念和语言特点等三个视
<正> 奶牛分娩后,产奶量会迅速增加,经一个月左右可进入高峰,但是母牛对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高峰通常在产后3个月左右才开始。所以泌乳初期奶牛能量均处于负平衡状态。产奶量越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4月份发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2004年达7590.3亿元,比2003年增加1006.2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下
吕秀才爱上郭芙蓉,但不敢启齿,在白展堂的鼓励下,终于鼓足勇气向意中人表白:“皇天在上,后土为证……”这是6月29日四川卫视播出《武林外传》第22集时,笔者看到的一个情节。
国学教育的社会教育目标就是为了避免社会大众对国学产生狭隘的认识,拓宽社会大众的国学眼界,提高社会大众对国学的理解能力。高校学生的国学教育也应秉承这个目标。但是,目
传播学认为,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是达到传播效果的基础。值此中国和印度建交60周年之际,了解印度人对我国的真实看法,对于我们做好和改进对印度的传播工作,很有必要。上世纪90
<正>1日粮营养的影响奶牛产后发情主要受到泌乳和产后营养摄入等因素影响。奶牛营养不足和身体能量储备降低,体重减轻,会导致产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延长,受胎率下降。因此
“两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更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公司股东或所有者以及相关学者不断探寻解决办法。Jensen&Murphy(1990)、Jensen等(2004)认为
随着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和人们环保理念不断增强,机场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如今,航班流量与日俱增,机场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对出行旅客的身体健康及周边居民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基于空气质量的机场空中交通运行模式研究,对快速、高效、准确的预测机场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评估机场空气质量为切入点,以构建基于空气质量的机场空中交通运行模式分类器为核心,开展基于空气质量的机场空中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