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却很难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匹配。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融资创新已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涉及数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本文逻辑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第二章),从中小企业标准的国际视野出发,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系统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并且根据杨小凯的分工演进理论,指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经济转轨时期分工不发达和协调失灵所至这一深层次原因。第三部分(第三章),以企业融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包括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企业及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二元化问题;用简化的关系型融资两期模型证明了关系型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有着很好的适用性,强调了银企长期合作的关系型机制建设;结合融资效率分析了新优序融资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指出可以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效率评价对中小企业融资策略进行优序选择。第四部分(第四、五、六章),相对于传统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信用担保体系、资产证券化和私募融资都是金融创新方式,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采用这三种融资创新方式筹集资金还存在一些障碍,如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体系不健全、会计处理问题等,但是如果能合理运用这三种方式,将会非常有效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一部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三种可供中小企业操作的融资创新方式,指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融资方式的创新,金融性与非金融性多重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极大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五部分(第七章),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