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建筑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物质载体,不断优化更新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2017年6月,笔者随导师与意大利设计师组队共同参与了浙江理工大学新建时尚学院的概念性设计方案竞赛,并由此确定了毕业设计选题。时尚学院作为一个学部,下设五个学院,本次设计实践的内容为五个学院的学院楼,共计约5.6万平方米。通过实地走访、现状调研与背景资料收集,对时尚创意类学科的学科特色、功能需求、教学建筑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同时采用问卷调研及现场访谈对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及需求做了统计与分析,明确了设计的需求目标,即满足时尚创意类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功能需求、体现学科特色与促进跨学科交流的空间布局需求,并回应使用者行为模式与需求。理论构建方面。首先对学科群理论及学科群建筑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使用者行为模式及需求引入了环境行为学理论,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从总体布局、交通流线和空间组织三个方面做了具体设计手法的概括,初步得出了时尚创意类学科学科群建筑的设计策略:一是空间距离接近,总体布局集群化;二是利于跨学科沟通联系,交通结构网络化;三是促进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空间组织复合化。设计过程方面。设计围绕主题“丝路”社区展开,在对选址概况、总体规划及学科群用地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布局、交通体系、功能组织及细部处理四个方面逐步推进和呈现整个学科群建筑设计方案。总体布局上通过集群布局塑造教学社区,具体表现为设计回应场地及周边环境,同时顺应学科建设需求将各学院的功能进行合理分区与整合,并控制合适的空间尺度来营造环境舒适的教学社区;交通体系上利用便捷交通构成立体网络,通过南侧机动车流线、北侧沿湖景观步道、内部庭院休闲小路、屋顶绿化步行流线与贯穿建筑内部的“教学街”、连接廊道等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水平交通流线,以及具有良好景观朝向的竖向交通流线,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增加使用者相互联系的效率与碰面交流的机会;功能组织上,将各学院的功能用房合理布置有利于学科间交叉的协作联系,并结合非正式交流空间的优化设置,鼓励各类非正式交流的发生,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细部处理上突显人性化关怀回应使用者的行为需求,通过校园环境认知与景观塑造、功能空间设置及环境安全感的营造体现对使用人群的关注,同时采用立面模数化与双层遮阳设计提高建筑的适应性与舒适性,另外将南侧波浪形建筑屋面设置为可上人屋面,与地面道路直接衔接,丰富了校园景观的类型与层次。学科群建筑的方案设计力图塑造一个多向联结的教学社区,运用针对性调研带来回应使用人群的具体设计并通过地理接近与空间融合创造更多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此次基于时尚创意类学科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丰富了落实到具体学科的学科群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为此种类型的教育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参考资料,对于指导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