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本论文旨在对空间方位词OUT的空间隐喻和空间隐喻拓展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它们的空间隐喻意义是如何从原始空间意义转化而来的。
从传统意义上看,隐喻一直被当作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对其研究也仅仅局限于文学和修辞学领域。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慢慢认识到隐喻从本质上讲是属于认知范畴。1980年出版的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他们指出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也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所谓隐喻,从认知角度来看,是一种从原始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它的哲学基础经验现实主义即我们人类的认知源于自身的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因此人们往往会用许多空间概念来表达和建构非空间的抽象概念,例如“更多即是上”,“未来在前面”等等。当人们把一些空间关系概念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时空间隐喻就形成了。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对于我们的概念形成和范畴化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动体、陆标和路径是分析和解释空间隐喻的有用参数。当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通过隐喻被映射到一个抽象的非空间域上时,该图式的空间逻辑在映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从而成为非空间的目标域的抽象逻辑,这就使我们可以运用空间思维来思考和理解非空间的概念。
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为研究隐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空间词OUT的空间隐喻拓展来研究方位词的空间概念拓展了哪些非空间的目标域,以及这些目标域是如何形成的。本研究利用从英国国家语料库随机挑选的语料,旨在探讨以下几个研究问题:第一个研究问题是研究空间方位词OUT是如何在空间域中分布的? 其二是研究空间方位词OUT隐喻延伸拓展到哪些非空间域?最后是这些空间概念是如何映射拓展到非空间域的。本研究用于分析的全部数据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在线检索系统(BNC Simple Search). 本论文从BNC总共197273个例句中随机抽出300个例句,经过筛选,303个含有OUT的词条最后被确定为有效数据。根据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兰盖克的射体-界标理论,有效数据首先被划分为原始空间意义和空间隐喻意义两大类。空间方位词OUT的原始空间意义可分为:static exclusion, a dynamic process from exclusionto inclusion和finAlexclusion of a dynamic process 三类。空间方位词OUT的空间概念意义映射到了五个非空间域,在映射过程中意象图式得以保存。这五个非空间域分别是:结果、方式、状态、数量和其他隐喻用法。然后基于此对它们的非隐喻用法和隐喻用法进行详细的分类归类统计,最重要地是分析其隐喻用法的转换和经验基础。
本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说明和解释了在各个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中,空间方位词OUT原来的空间概念意义和拓展的隐喻意义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系统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不仅为方位词的隐喻拓展提供了佐证,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意象图式结构较强的解释力以及其在空间隐喻的形成过程的重要作用。另外,本研究结果还可以为认知法外语教学提供帮助,同时对词典编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