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一种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现象。我国处于东亚地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在年际间存在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我国受干旱影响的现象较为频繁。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水资源短缺等现象,扩大了干旱的影响范围,加剧了其发生程度,干旱已经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受旱灾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河南干旱灾害有“加重、影响大、频发”的趋势,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南省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适用性较好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河南省开展有效的旱情监测,不但有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对人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干旱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充分利用气象站点数据、±壤墒情数据和遥感数据,挖掘不同类型干旱监测的信息,开展常见旱情指标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各个类型的干旱指标的时空对比分析,揭示区域内各指数间的关系及对旱情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揭示示范区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象、农业和遥感指标的响应情况,构建多指标旱情监测模型,并以河南示范区为例进行分析。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以下几方面: 1.本文利用气象站点获取的月降水产品计算气象干旱指数,通过与历史旱情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标准降水指数(SPI3)可以很好的反映气象干旱。 2.本文选择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六种常用遥感旱情监测指数的计算,数据从预处理到指标计算的整个处理过程是基于IDL编程实现的。通过各指数对河南地区旱情响应情况,揭示研究区旱情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遥感旱情指数对旱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但存在差异。根据分析发现VSWI、VHI、TCI、NDWI指标反演的干旱情况与历史旱情资料的时空一致性较好;而VCI、AVI受到作物非生长季的影响使监测结果出现突变情况,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作物分布掩膜的植被指数改进方法,使情况明显改善。 3.本文利用土壤墒情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对河南进行旱情监测。结果表明,该数据由于站点数量有限,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存在问题,但对某站点及相邻区域范围的干旱反映情况较好。 4.通过各个旱情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指数不同的指示意义提供参考,也为旱情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诊断提供先验知识。 5.选取与土壤墒情点实测数据相关性较好的旱情监测指标,发展遥感气象数据驱动的旱情监测模型,利用模型反演的土壤相对湿度对示范区进行旱情监测,模型模拟结果在河南春季旱情监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