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资源丰富度、可利用性及其空间分布是水鸟越冬的关键因子,影响越冬水鸟的觅食策略,特别是植食性水鸟的觅食活动和生境利用直接受到食源植被的空间分布、存在数量、生长状况的影响,因此,水鸟食物资源状况和觅食行为的研究对于种群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安徽升金湖白额雁(Anser albifrons)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草滩、泥滩和稻田生境中白额雁的行为数据和种群数据,同时调查三种生境下每个月食物资源状况,包括生物量、株高和含水量,基于这些数据,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越冬白额雁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和生境选择特征,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觅食速率与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越冬白额雁觅食速率的生态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白额雁的食物资源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其中草滩的食物资源最为丰富。在越冬初期,草滩具有最丰富的食物资源(295.64±46.07 g/m~2,n=30),其次是稻田(110.17±32.40 g/m~2,n=27),食物资源最少的是泥滩生境(19.23±6.78 g/m~2,n=27);在越冬中期阶段,稻田的食物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45.22±20.57 g/m~2,n=27),而草滩的食物量显著增加(595.88±27.08 g/m~2,n=27);而在越冬后期,三个生境的食物量均显著下降。在整个越冬期间,草滩和稻田的食物资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8)。在整个越冬期的六个阶段,苔草株高和含水量都呈现的是双峰分布趋势。食草平均株高为0.14±0.21 m(0.04-0.2 m,n=243),次年3月16日至4月6日期间食草株高最大,为0.17±0.06 m,其次是12月16日至次年1月15日期间,为0.16±0.04 m。此外,越冬期苔草含水量的双峰分别为11月16日至12月15日区间231.47±80.28 g/m~2和2月16日至3月15日区间187.44±33.17 g/m~2,1月16日至2月15日中含水量在整个越冬期最少(48.54±21.33 g/m~2)。并且,苔草的株高和含水量在整个越冬期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且呈现的是正相关关系。升金湖六个主要栖息地的白额雁种群数量在时间轴上呈单峰分布,且种群的数量与食物量和温度都呈正相关关系。白额雁每年9月进入越冬期,12月底越冬种群规模达到最大,此后数量逐渐下降,次年3月底越冬结束。在白额雁的越冬期内,分析了杨峨头栖息地种群的数量和食物量及温度的相关性,发现种群数量与食物密度成显著正相关(P=0.000,R~2=0.579),且与最低温度也呈现正相关(P=0.001,R~2=0.580)。白额雁在升金湖越冬过程中,觅食行为在整个越冬期的行为谱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前期(41.33%±28.08%)、中期(29.09%±17.44%)和后期(39.15%±11.01%),但无显著性差异。在草滩觅食时间最多,丰富的苔草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其次是泥滩生境,觅食时间最少的是稻田生境。白额雁在草滩(P=0.11)和稻田生境(P=0.21)的觅食时间分配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泥滩生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2),并且在整个觅食苔草的越冬期里,具有两个最优觅食期,即11月初后的15天和次年2月初后的30天。食物资源量是影响升金湖白额雁越冬的最主要因子。通过回归分析觅食行为的因子,包括食物资源、最低温度、株高、生境面积和种群大小等,发现株高(R~2=0.570,P=0.012)和食物密度(R~2=0.417,P=0.044)分别对觅食速率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但是最低温度(R~2=0.126,P=0.314)与觅食速率没有显著关系。通过AIC准则,对候选模型进行排序选择,通过最优因子(食物资源)分析,也说明食物资源量能够很好解释越冬白额雁的觅食行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