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是指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因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学习环境的单一化、师生关系的不协调、学习的挫败等因素,产生对学习活动的低热情、兴趣乏、身心疲惫、逃学、上课开小差、学习无望感、疏远老师或与老师对抗等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它的产生和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且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学习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能够为学校的应激管理、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由情绪低落、低学习效能感、师生冷漠和低学业成就感四因子构成。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倦怠。 其次,本研究在中学生群体的样本中,考察了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其中低学习效能感、师生冷漠较为严重;男女生在师生冷漠上存在显著差异;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比重点中学有较高的学习倦怠水平;职业中学比普通中学的学习倦怠状况突出;中学生的整体学习倦怠感总体上呈现随年级的递增而逐渐提升的趋势,但学习倦怠各因子在各年级的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乡镇、县城的学生比大中城市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倦怠水平;独生子女的学习倦怠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的水平低。回归分析表明,年级、学校类型和性别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再次,本研究在中学生群体的样本中,考察了学习倦怠与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倦怠与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高、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