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V-B,波长为280-320 nm,是太阳辐射光谱的重要组成成分,可部分透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产生的氯化烃等臭氧损耗物不合理的利用与排放,导致臭氧层变薄,甚至被破坏,使到达地球表面的UV-B辐射不断增强。UV-B辐射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植物DNA、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被破坏;植株的形态及生理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等。臭氧层变薄,紫外辐射增强成了当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其上空的UV-B辐射量也日渐增加。本文选取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常见种紫苞雪莲(Saussurea iodostegia Hance)为研究材料,对其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紫苞雪莲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规律,探讨该物种的生理适应机制,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区UV-B增加下的植被变化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退化草场的恢复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与对照组(未辐射处理的种子)比较,短期增补UV-B辐射处理的紫苞雪莲种子萌发指数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并且随UV-B辐射时间越长,萌发指数和萌发率会越低,种子萌发出现延迟现象。2.短期增补UV-B辐射处理抑制了紫苞雪莲幼苗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而UV-B辐射可以促进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SOD酶和CAT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3.短期增补UV-B辐射处理,紫苞雪莲幼苗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4.短期增补UV-B辐射导致植物PSⅡ系统受损,抑制电子传递,降低了紫苞雪莲叶片F_o(初始荧光)、F_m(最大荧光)、F_v/F_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P(光化学猝灭系数)和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值,却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多余的光能,减少光氧化,通过非光化学猝灭的方式来保护光合机构,即NPQ值(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上升。综上所述,短期增补UV-B辐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紫苞雪莲的光合机构,降低了其光合能力,但紫苞雪莲植物可以通过协调体内的生理指标,提高自身的抗性,从而适应高原的紫外胁迫环境,使得紫苞雪莲植物能够成为该地区的优势种或常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