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1抑制剂SHR0302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增殖抑制和抗炎作用的体外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JAK1抑制剂SHR0302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细胞株UKE1、SET2细胞和MPN病人原代细胞的影响以及作用分子机制,同时与芦可替尼作比较,以阐明SHR0302对JAK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与芦可替尼的差异。方法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不同时间点对UKE1和SET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24h对MPN细胞系及病人原代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3h对UKE1和SET2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信使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多因子检测试剂盒MSD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24h对UKE1和SET2细胞十个炎性因子蛋白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不同浓度SHR0302作用48h对UKE1和SET2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3h对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SHR0302能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UKE1和SET2细胞增殖,SHR0302作用72h对SET2和UKE1细胞的IC50分别为1.611μmol/L和5.034μmol/L,参比药物 Ruxolitinib 作用 72h 后其 IC50 分别为 103.4nmol/L 和 3.276μmol/L,故SHR0302对MPN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及Ruxolitinib。与对照组比较,SHR0302作用24h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PN细胞系和病人集落形成,5μmol/LSHR0302对UKE1和SET2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和69%,对MPN病人(2PV,2ET)原代细胞红系集落(BFU-E)形成抑制率分别33%、48%、34%和 47%。而 Rxolitinib 在 0.4μmol/L 时对 MPN 病人(2PV,2ET)原代细胞 BFU-E的抑制率分别为43%、50%、60%和73%,故SHR0302对MPN病人红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弱于Ruxolitinib。SHR0302作用3h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UKE1和SET2细胞TNF-α和IL-1β信使RNA表达水平且起效浓度为1μmol/L(P<0.05),而 Ruxolitinib 的起效浓度为 0.1 μmol/L(P<0.05),故 SHR0302 对 TNF-α和 IL-1β信使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弱于Ruxolitinib。SHR0302和Ruxolitinib分别作用24h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ET2和UKE1细胞十种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SHR0302分别在1.6μmol/L和2.5μmol/L浓度下使SET2和UKE1细胞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约50%(P<0.05),与Ruxolitinib在1μmol/L时对炎性因子抑制作用相当,故SHR0302对炎性因子蛋白水平表达也弱于Ruxolitinib。SHR0302作用MPN细胞系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递增(P<0.05)。不同药物浓度SHR0302作用SET2和UKE1细胞3h后JAK-STAT信号通路显著抑制,在1μmol/L时可显著抑制p-STAT1(Tyr701)、p-STAT3(Tyr705)蛋白磷酸化,在 5μmol/L 时可使 p-JAK1(Tyr1022/1023)、p-STAT5(Tyr69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Ruxolitinib在0.1μmol/L即可明显抑制下游STAT蛋白磷酸化水平,且对p-STAT5(Tyr694)蛋白作用强于p-STAT1(Tyr701)和p-STAT3(Tyr705)蛋白,故SHR0302 对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作用弱于Ruxolitinib。结论SHR0302能通过下调p-JAK1及其下游p-STAT1、p-STAT3和p-STAT5蛋白磷酸化水平有效抑制MPN细胞株和病人原代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并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说明SHR0302有希望成为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新药;与芦克替尼相比SHR0302虽然抗增殖抗炎作用较弱,但因其与芦克替尼作用靶点的差异提示联合用药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背景及意义:全球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紊乱与精神疾病的发生相关,可能通过菌群相关的神经递质、免疫因子、代谢产物组发挥作用。其中,代谢为基础,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探讨肠道菌群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机制,以期为开辟精
背景和目的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居全世界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也高居第五位,多数大肠癌患者临床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此,发现大肠癌新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相关指标,深入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提高临床对大肠癌的诊治水平成为当前大肠癌的研究热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human telomerase re
目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试验发现,机体的系统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的产生、进展和转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NLR(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众多恶性肿瘤,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肝细胞癌、喉癌、膀胱癌和NSCLC(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等局限期以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本文拟建立N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又称为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为止,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死亡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结转移。因此,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背景: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影响着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目前国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介于1.1%和2.5%之间。颅内感染最常发生于术后的3-7天内。术后颅内感染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故早期准确诊断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是,目前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的常用
目的:1.探讨肠道菌群与乙醇代谢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具有高代谢能力的菌株。2.探讨不同益生菌株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缓解作用及机制。3.探讨不同来源同种益生菌株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缓解作用的差异。4.探讨联合益生菌株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1.利用比色法测定人粪便和粪便全菌中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2.利用菌群分离鉴定技术,筛选益生菌候选菌株。3.采用乙醇灌
目的制备社会隔离动物模型,探讨社会隔离对BALB/c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其5羟色胺2C受体(5-HT2C receptor,5-HT2CR)的RNA编辑作用机制。给予5-HT2CR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进行干预,进一步分析5-HT2CR的RNA编辑在社会隔离对BALB/c小鼠行为影响中的作用,为揭示社会隔离引起的相关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
目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不同的能量代谢表型,其多利用糖酵解产生能量[1],因此糖代谢相关的糖酵解酶与肿瘤的关系即成为关注的焦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前期研究发现GAPDH敲低的稳转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城乡地区18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DM前期患病率横断面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为今后本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及DM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5年9月选出大连市西岗区南石道街社区、莲花小区、新华小区及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公寓作为城市调查点,大连庄河市青堆镇所辖前炉村、西街
目的:探讨伴有骨转移癌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明确其特点、减少误诊,以指导NSCLC伴骨转移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方法:1.资料的收集: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NSCLC伴骨转移癌患者共16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77例,男女比为1.08:1;中位年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