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是交际双方在表达钱币的语意时,为达到社会政治文化生活规范要求、为满足某一团体组织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交际需要,说话者在确保听话者能够理解的前提下,不直言说钱,有目的地采用隐喻、转喻手段创造并使用的词语。目前学界还没有展开对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专项研究,本文将历时分析与共时描写相结合,根据钱币委婉语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应用,力图探究钱币类委婉语的流变情况,同时从其产生原因以及构造理据等角度进行研究。根据指称范围将所收集的钱币委婉语分成钱币统称类委婉语以及钱币专称类委婉语。钱币统称类委婉语中共收集31个词条,根据委婉语的命名来源可分为钱币形状命名类、源于史书典故类、人名命名类以及其他类。汉语钱币专称类委婉语中共收集33个词条,从语义内容角度出发,以钱币铸币材料为分类依据,将其分为以金、银、铜为铸币材料的钱币委婉语以及专称纸币的委婉语。其中,所有委婉语以产生时间的先后为主,音序、语义相关为辅的顺序进行排列。从历时角度出发,分别描写每个词语在不同朝代的实际用例,梳理钱币类委婉语单个发展历程,具体使用情况可分为古代通用类、古今通用类以及现代通用类,其中古代通用类委婉语数量占比最大。在共时层面上,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构造理据进行分析。所收集的委婉语中,52个由转喻方式构成,12个由隐喻方式构成。钱币自身的具象性是转喻造词占比大的主导因素。同时以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作为理论支撑,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析汉语钱币类委婉语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文人“重义轻利”价值观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不少钱币委婉语。通过研究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文化观,汉语钱币委婉语不仅能够表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还能反映人们关于金钱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此外,根据钱币委婉语的具体用例能够总结出说话人抨击时政、讽刺社会的心理,维护自尊、避免尴尬的心理以及追求雅趣、顺应潮流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