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水神萧公信仰地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hexxj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公信仰是明清时期广泛盛行于内河各流域保障舟楫安全的水神信仰。其信仰肇迹于元代江西新淦大洋洲,所祀神祇包括萧氏祖孙三代—伯轩、祥叔、天任,初步形成于元代,完全确立于明永乐年间。早期萧公庙只是以宗族家庙的形式存在,经过萧氏宗族的运作以及大洋洲自然环境的刺激,萧公神影响力走出了家庙,成为地方性水神信仰。明初萧公信仰在国家的扶持下开始日益显著,在明永乐和景泰年间先后获得朝廷的赐封,借助国家的合法认可,萧公神成功登上了国家正祀的舞台,摆脱了地方性神祇的标签。萧公信仰也开始向江西以外地区迅速扩展。在萧公信仰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其信仰群体不断增加,由最初的乡民、水手拓展到囊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萧公神职越趋丰富,从单纯的水神演变为全能之神。地域范围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并在江西、四川、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纵深扩展,在明中后期就开始形成了主要以长江流域为主,淮河以北地区为辅的信仰分布格局。同时,在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资源相整合的过程中,原本整齐划一的萧公信仰也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信仰形态,烙上了深深的地域印痕。以明弘治年间为分水岭,萧公信仰的发展趋势由国家化开始转向民间化,体现了祠神信仰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伴随着明清时期萧公信仰的时空演变,其信仰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层面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是国家与地方社会秩序建构中有效的一环。传统社会中各种势力出于自身考虑,纷纷参与到萧公信仰之中,共同塑造了萧公信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发展特征,使萧公信仰成为明清时期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信仰现象。
其他文献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承载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指导者等神圣使命,为实施国家人才战略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北京工业
<正>童兵,1942年生于浙江绍兴。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童兵,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他是新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
【目的】缺血后适应作为一种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措施,在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家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缺血再灌注模型
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大变革中担负着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科技进步的重任;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希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从“后发移植型”的起步到今天
自2008年10月召开的MEPC第58次会议上提出将新造船CO2设计指数改为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EEDI便迅速成为国际海事界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那么,这个备受国际海事界关注的旺DI
盈余管理作为会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到西方学者的广为关注。这种行为广泛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中,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纺织服装行业。
放射性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放射性会造成人体的伤害,尤其是对在高放射性场所工作的人员,如核电站、污染物和废料的处理站、放射医学治疗科、CT
“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谈《申报》必谈史量才”,史量才对《申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