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问题渗透进教育领域。校园中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校园欺凌现象日益增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有关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来以挪威学者Olwues为代表提出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如果一个学生被其他学生长久地、有意地反复施以负面行为,那么这个人就遭遇了欺凌,身心受到伤害或产生不适应。校园欺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会对其成年后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对被欺凌者,还是对欺凌者的人格形成都极其不利,需要各国社会的关注。虽然大陆学者多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视角和领域出发进行相关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的探讨,但是鲜少直接有社会工作介入方面的研究。社会工作者秉承“助人自助”的核心专业价值理念,通过专业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并助其提升自身能力,使其正常发挥社会功能。作为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社会学科,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及介入视角为研究校园欺凌行为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它将有利于预防和介入校园欺凌,通过专业途径有效减轻事件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和儿童社会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为学校制定预防和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对策提供实务依据。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多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表现类型、特征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实际的案例。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具体深入的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校园欺凌行为问题。笔者针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个案工作辅导,通过充分的需求评估及问题分析,订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并在服务对象的努力配合下协助其按步骤完成了计划,达到了预防、减少、消除其欺凌行为的目标,改善其欺凌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最终个案工作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大步骤顺利开展,探索出社会工作有效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途径和方法。为了进一步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笔者从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