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附子汤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期望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阻型RA提供临床依据,并获得最大效益/风险比。 方法:选取符合RA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型的61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附子汤联合MTX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联合MTX治疗,观察周期为12周,记录两组患者基线时、治疗4周后、12周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y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评分(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DAS28评分及ACR20、ACR50、ACR70等疗效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与基线的临床指标(关节疼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患者VAS评分)、实验室指标(ESR、RF、CRP)、DAS28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后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AS28有效应答率比较:治疗4周、12周后,观察组的有效应答率分别为46.7%、90.0%,对照组的有效应答率分别为23.3%、73.3%,观察组的有效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R达标率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CR20、ACR50、ACR70的达标率分别为50.0%、30.0%、10.0%及23.3%、10.0%、3.3%。观察组ACR20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ACR70达标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CR20、ACR50、ACR70的达标率分别为86.7%、66.7%、46.7%及60.0%、40.0%、23.3%。观察组ACR20、ACR50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70达标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12周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估:本研究未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偶有服用MTX后出现轻度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经调整用药时间(餐中服用),上述症状均可消失。 结论:附子汤联合MTX对寒湿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优于雷公藤多甙片联合MTX,可更快的缓解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病情活动,试验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