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生命和生活质量。该病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升高,且更趋向于年轻化。该病具体形成过程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癌基因、抑癌基因、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微小RNA-145(mi R-145)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可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行为,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较强的免疫抑制因子,促进肿瘤的发生。目的研究微小RNA-145(mi R-145)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差异性,以及mi R-145与IL-10两者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了解mi R-145与IL-10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的患者65例,所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灶的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其中病理结果为高分化者标本21例,中分化者标本27例,低分化者标本17例。取同期在门诊上刮宫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患者组织标本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技术,检测mi R-145和IL-10在实验组及对照组病理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分析mi R-145与IL-1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性及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与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病灶相比,mi R-14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灶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即对照组>高分化者组>中分化者组>低分化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灶组织中,mi R-145的表达水平随着病灶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即高分化者组>中分化者组>低分化者组,两者呈正相关(P<0.05);(3)与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病灶相比,IL-1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即对照组<高分化者组<中分化者组<低分化者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灶组织中,IL-10的表达水平随着病灶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即高分化者组<中分化者组<低分化者组,两者呈负相关(P<0.01);(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灶组织中,mi R-145与IL-10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灶组织中,mi R-145的表达下降,IL-10的表达升高,mi R-145与IL-10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mi R-145的表达下降及IL-10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机体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上调mi R-145表达,下调IL-10表达或mi R-145通过对IL-10的上调作用,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病变。由此推测,mi R-145及IL-10的异常表达或许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