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专著是学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更是重要研究成果的象征。过去几十年里,学术专著市场萎缩了近90%,图书馆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出版商为了应对销售额下降的危机,开始转变出版物生产类型,专注于大众图书与教材,研究人员被迫迎合市场制造“受欢迎”图书,学术专著面临出版危机。另一方面,学术交流本身正在经历一场快速变革,学术界、研究机构与相关基金委员会对传统出版规则是否适用于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质疑,当前学术出版制度,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专著出版制度,反而成为了知识信息扩散与传播的阻力,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社区来说尤其如此,因此,研究学术专著新型出版渠道对于研究人员和高校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网络调查等研究方法,基于开放出版、商业模式等相关理论提出研究问题,梳理与总结国外现有人文社科学术专著的典型开放出版商业模式及其特征,并对这些商业模式进行比较与评价,掌握各个商业模式的运作特点与适用环境,优势与劣势,及不同利益相关方在学术专著开放出版商业生态链中的互动机制,最后分析我国发展学术专著开放出版的社会基础与环境,明确利益各方参与商业模式的方式,结合国外经验寻求我国学术专著开放出版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国外现行开放出版模式基于资金与流程可以分为付费、出版商承担风险和聚合模式,依靠单一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更不稳定,以读者为资金来源的商业模式更加注重传播效果,经济激励对创新至关重要,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赢利能力将是释放这一潜力的关键要素。我国图书开放出版实践主要存在版权到期、OA教材和开放试阅三种模式,在这一领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开放出版是人文社科学术专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需要从政策层面宣传开放精神,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术专著开放出版的发展与落实,明确商业模式中的盈利点与利益方互动参与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术图书开放出版生态,推进学术出版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