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一组患者的下颈椎CT三维重建数据中侧块特定点位的长度,为颈椎后路椎板单开门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式中侧块螺钉置入安全长度和位置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1.材料:自2018年09月20日起,至2019年09月28日止,连续收集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于同一扫描参数下进行CT扫描的下颈椎数据,遵循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2.测量方法:自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导出患者CT扫描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原始文件,导入Mimics Research20.0系统,对患者颈椎椎体CT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并重新切割图像后,依据预实验中测量结果,定位患者颈椎侧块后确定测量范围,平行矢状面和水平面将测量范围九等分,获得6个测量点。按照由外至内、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将测量点命名为D1~D6并区分左右侧。进行下颈椎侧块相关解剖学数据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安全置钉长度及范围判断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1.将患者按照性别分组,结果发现男性组中,C3~C7各椎体两侧最大测量长度数值均大于女性组;身高与C3双侧、C4双侧、C双侧、C6双侧、C7左侧的最大测量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体重与C4右侧、C6左侧、C6右侧、C7左侧、C7右侧均成正相关关系。2.测量时观察侧块的矢状切面呈近似菱形,测量范围内颈椎侧块呈上大下小逐渐变薄的趋势;在C3~C7,同一椎体上,D1到D6各点位测量长度间有统计学差异,各点位间长度关系为D2>D1>D4>D3>D5>D6,D1~D4测量范围内,最小长度大于Centerpiece内固定系统最小螺钉长度(4mm);D1~D4四个测量点中,在同一测量点上的测量长度,C3>C4>C5>C6>C7。3.在C3-C7所有最大测量长度所在点位中,D2占比为最高,D1占比均仅低于D2的占比。
结论:1.下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男性患者所需使用的螺钉长度大于女性患者。2.下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置钉最佳位置位于侧块中部及上部偏内侧处。
方法:1.材料:自2018年09月20日起,至2019年09月28日止,连续收集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于同一扫描参数下进行CT扫描的下颈椎数据,遵循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2.测量方法:自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导出患者CT扫描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原始文件,导入Mimics Research20.0系统,对患者颈椎椎体CT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并重新切割图像后,依据预实验中测量结果,定位患者颈椎侧块后确定测量范围,平行矢状面和水平面将测量范围九等分,获得6个测量点。按照由外至内、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将测量点命名为D1~D6并区分左右侧。进行下颈椎侧块相关解剖学数据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安全置钉长度及范围判断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1.将患者按照性别分组,结果发现男性组中,C3~C7各椎体两侧最大测量长度数值均大于女性组;身高与C3双侧、C4双侧、C双侧、C6双侧、C7左侧的最大测量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体重与C4右侧、C6左侧、C6右侧、C7左侧、C7右侧均成正相关关系。2.测量时观察侧块的矢状切面呈近似菱形,测量范围内颈椎侧块呈上大下小逐渐变薄的趋势;在C3~C7,同一椎体上,D1到D6各点位测量长度间有统计学差异,各点位间长度关系为D2>D1>D4>D3>D5>D6,D1~D4测量范围内,最小长度大于Centerpiece内固定系统最小螺钉长度(4mm);D1~D4四个测量点中,在同一测量点上的测量长度,C3>C4>C5>C6>C7。3.在C3-C7所有最大测量长度所在点位中,D2占比为最高,D1占比均仅低于D2的占比。
结论:1.下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男性患者所需使用的螺钉长度大于女性患者。2.下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置钉最佳位置位于侧块中部及上部偏内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