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的指示词用法在各自的语用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学者对于指示现象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并且对于语境及会话含义理论对语用分析的重要性也有了认识。本文通过对汉语指示现象的分析,总结了汉语韩译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特殊用法,和出现的一些误译,旨在帮助中韩对比为主的语用研究和翻译研究。全文分为六大部分:绪论部分涉及了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已有的研究史,和研究方法的问题。第一章:对指示现象的探索。对比分析,介绍了西方著名学者Mey和列文森的观点:想要理解指示词所指代的对象,需要一些语言及非语言策略的介入;以人称代词为代表的指示词,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含义,它们的内涵,是由语境决定的,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二章:“语境”概念的引入。介绍了国内学界对于语境的定义,和历史上存在的分歧;旧的语境观为什么被认为存在致命的缺点;陈望道先生提出的适合中国人语言习惯和思维的“六何说”的语境观;以及从交际心理学角度看,语境策略的必要性。第三章:语用学角度的考察。语用学的定义,西方语用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语用学的原理,以及语用学研究中语境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第四章:会话含义理论。介绍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定义;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即参与交谈时,要符合交谈的公认目的。第五章: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指示现象分析。通过小说《红楼梦》及部分报刊,文学作品的例句分析,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为序,分析了汉语中指示现象的一些用法及特例,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特例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并结合中韩翻译理论,试探中韩指示词的翻译问题和一些误译现象。第六章:结论部分。系统总结了文中的观点并简要说明了造成上述观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