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科技对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关注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问题。影响高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而国家的科技人才政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以及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热度持续,但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却乏善可陈,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考证科技人才政策实效性作用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文革”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巨大损失,科学研究工作几乎停滞不前,科技人才队伍遭到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党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恢复和重建,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老科学家(年龄在80岁以上,取得过突破性成果的两院院士或其他科技工作者)无疑是这一时期高科技人才的典型代表。在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基础上,探究这一时期党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变化对科技人才成长的作用,以考证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效性,以期能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以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典型案例,结合1977-1992年党和政府针对科技人才培养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培养、激励、管理等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从中得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介绍,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析,并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第二部分介绍这一时期我国制定科技人才政策的背景,即当时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对科学家群体成长和我国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对1977-1992年这一时期党的科技人才政策做了梳理和分析。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以及人才使用、管理政策。在梳理和分析这些政策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一时期科技人才政策恢复、重建和转变的过程。第四部分主要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详细分析党的科技人才政策对老科学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学术成长所起的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论思考部分,对党在这一时期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评析,并就科技人才政策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