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频发生,极端高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命健康危害将会持续上升。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CN05.1夏季逐日最高温观测数据,,利用第六阶段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6)提供的ACCESS-CM2、Can ESM5、GFDL-ESM4模式数据,使用一元偏差订正方法(CDFT)和多元偏差订正方法(MBCp)对代表城市夏季逐日最高温模式数据进行订正,检验各订正方法对模式数据的订正效果;进一步使用订正效果最好的MBCp方法对模式数据进行订正,并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人口和经济预测数据,对长三角区域历史时期(1975-2014年)和未来时期(2021-2100年)极端高温事件及人口和经济暴露度变化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长三角城市群12个代表城市1975-2014年夏季最高温、极端高温日数和强度进行趋势分析、M-K检验,研究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并基于广义极值(GEV)分布拟合极端高温指标,通过概率风险比进一步研究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0%的城市历史时期日最高温有显著上升趋势。比较日最高温突变点前后时期极端高温概率风险比,发现越罕见的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风险越大。沿海城市的人口暴露度普遍大于内陆城市,发达城市的经济暴露度较其余城市更高。(2)利用一元和多元偏差订正方法对逐日最高温模式数据进行订正,并从不同角度评估订正效果,选取最优的方法。结果表明订正后的模式的概率分布更接近观测,模拟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提升到了0.9,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且两者标准差比接近1。其中MBCp方法订正效果更好,经累积概率分布变换(CDFT)订正后模式与观测均方根误差下降了87.8%,模式与观测相关系数则提升了31.3%;而经MBCp订正后模式与观测均方根误差下降了88.1%,模式与观测相关系数则提升了36.0%。(3)未来时期极端高温指标增长趋势明显,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概率随时间推移而增长,且越罕见的极端高温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沿海城市的人口暴露度普遍大于内陆城市,一线城市的经济暴露度较其他城市更高。在人口经济暴露度变化归因中,人口(经济)·气候综合因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