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是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世界强国的主力军。财政科技投入是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组织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主要从政府和研发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的角度,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本文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熊彼特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知识生产函数等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以及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根据研发活动三个阶段的不同属性和特点,阐述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中政府支持的必要性。根据研发主体的职能定位,分析政府在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为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定性分与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全国、中央和地方及各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以研发主体为对象,以2008-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财政科技投入、R&D经费与创新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归纳其发展规律。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规模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各研发主体来看,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率都不稳定。创新产出方面,各研发主体表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且增速呈现出波动趋势。在财政科技投入方面,财政科技投入缺乏长期稳定的增长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投入不足。财政科技投入在R&D经费中的比重偏低,反映出我国R&D经费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弱。此外,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重试验发展轻基础研究的现象与财政科技投入不均衡有必然联系。虽然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增加,但我国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研发主体的创新产出方面,科技论文增长率低于政府资金的增长率,基础创新理论产出不足,研发机构创新成果产出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企业创新成果在技术市场的应用有待加强,各研发主体的创新产出效率亟需提升。为了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本文运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对整体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财政科技投入能够促进创新发展。同时,运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对研发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和研发机构的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研发机构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弱于高校。对企业的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逆向作用,抑制了创新水平的提升。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财政科技支出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水平,应加大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科技支出,加强对中西部省市的扶持力度。对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实行差异化的财政科技投入,对高校和研发机构应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力度,对企业应更加侧重税收、金融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