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数据基础。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气象数据统计时长、不保证率统计法和气象要素均值统计周期。本研究针对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三个方面基本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室外计算参数更加合理的确定方法。利用标准差方法和最优气候均态模型对室外计算参数的优化统计时长进行分析。首先分别确定室外计算参数的最小统计时长和相应气象要素的最优平均数,进而通过最小统计时长和最优平均数的对比,确定不同室外计算参数的优化统计时长,并提出通过对比室外计算参数不保证时刻“x小时事件”分布均匀性及“x”取值相对大小,对优化统计时长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利用天津市台站气象数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3年,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5年,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0年,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4年。通过构建典型建筑TRNSYS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对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不保证率统计法进行探讨,并利用天津市区气象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室内“不保证率”仅为“历年平均不保证5.3小时”,远小于预期的风险水平。基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外不保证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考虑、不考虑太阳辐射时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不保证率”的差别,探讨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考虑“同时发生”的太阳辐射的必要性;分析围护结构传热过程,提出了采暖室外有效温度的概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提出剔除同时发生的太阳辐射的影响,通过对比气象要素均值不同统计周期时,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外“不保证”小时数偏差的大小,对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气象要素均值的合理统计周期进行探讨,并利用天津市区气象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2日平均温度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