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危险因素;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治疗鼻咽癌时后组颅神经的最大照射剂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采用1:2 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300 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ILCN 形成的因素。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10 例鼻咽癌患者的CT 图像上分别设计三种常规外照射计划(A 计划:先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面颈联合野缩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14Gy;B 计划: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14Gy;C 计划:应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50Gy。三种计划最后都用耳前野加量照射至鼻咽72Gy),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三种计划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颈动脉鞘的NTCP 来估计RILCN 的发生概率。结果: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吸烟、外照射技术、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其危险度比分别为4.358、2.231、3.077、4.397和2.689。由TPS 发现耳前野与全颈切线野在颌下重叠,形成高剂量区。A、B、C 三种放疗计划左右两侧颈动脉鞘最大剂量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_A = (77.72,76.85)’、X_B = (83.89,83.78)’ 和X_C = (105.97,106.11)’ ,差别有显著性(F=55.003,P<0.05),三种计划左右两侧颈动脉鞘NTCP 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_A = (36.4,35.0)’ 、X__B = (52.2,49.6)’ 和X_C= (94.8,95.0)’ , 差别也有显著性(F=36.901,P<0.05);而且三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NTCP 两两之间的差别也均有显著性(P 值均<0.05),应用A 计划时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NTCP 最低,C 计划的最高。结论:吸烟、外照射技术、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是RILCN 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时,在颌下区的重叠会增加颈动脉鞘的最大照射剂量和NTCP,有可能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ILCN 的发生概率。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