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之一,专利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专利制度作为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回收投资利益、激励创新热情的基本法律制度,也随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当下,专利权质押作为专利动态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知识经济道路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化、商用化和资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质权人开辟了一条资产多样化的途径。然而,我国专利权质押尚处在发展初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因此,深度分析我国专利权质押的问题与成因,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专利权质押的激励机制、法律供给、司法救济,从而推动专利权的创新、运用、管理和保护,乃是学术界亟待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以专利权质押业务为依托,针对我国专利权质押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沿着“提炼研究问题—透视理论基础与实践瓶颈—分析专利权质押的激励机制、法律供给、司法救济问题—提出瓶颈问题解决路径”的思路,循序展开专利权质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在梳理我国专利权质押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关于专利权质押研究状况及其局限性的透视,阐明深度思考和系统研究专利权质押问题及对策的迫切性、合理性与前沿性,论述所要研究的内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专利权质押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瓶颈。通过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专利权质押制度设计的考察,透视其中蕴含的理论依据和涵盖,归纳专利权质押的性质与特征,挖掘专利权质押的价值,尤其在当下中国的意义,进而对我国专利权质押的三部曲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予以概括,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基础,明晰研究主题。第三章专利权质押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专利权质押的激励机制不灵是我国当前专利权质押运行中面临的“瓶颈”之一。本章首先从专利自身、政府定位、服务体系诸层面深度分析我国专利权质押激励机制不灵的内外部原因,继而阐证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专利权质押激励机制不灵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利固有的风险、政府定位不准、服务不到位。专利价值难测、权利易变、信息对接差异、换代快速、专利变现难等属于专利固有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职能习惯于大包大揽和行政干预,不放手让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市场规律解决专利权质押问题,不利于专利权质押的长远发展。企业信用体系、专利权交易市场、价值评估规则不健全也使专利权质押的激励乏力。激励机制不灵导致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受压,致使资格审核过严、质押合同期限过短的扭曲操作行为以及专利权质押业务量的下滑。第四章专利权质押的法律供给问题研究。由于法律漏洞,加之诸种变量或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专利权质押纠纷诉讼有时难以有效解决,使专利权质押当事人面临重重困境,得不到应有的诉讼救济。这凸显出我国当前专利权质押运行中面临的又一“瓶颈”——法律供给不足问题。本章主要以典型案例为经纬,就专利申请权质押、责任转质、流质与让与担保的效力以及质押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等问题逐一展开研究,作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及条文、提升专利权质押法律供给的突破口。第五章专利权质押司法救济问题研究。司法救济不畅是我国当前专利权质押运行中面临的又一“瓶颈”。本章对专利权质押运行中所涉及的专利质权实现程序、专利权质押登记以及质押期间的专利转让、专利质权人在专利侵权中的诉讼资格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解决专利权质押司法救济不畅问题的路径选择提供基础和依据。第六章专利权质押运行瓶颈问题的解决路径。本章基于上述研究,从构建激励机制、完善法律供给和畅通司法救济诸方面提出了解决专利权质押运行瓶颈问题的路径。在专利权质押运行中,政府应履行组织、引导、协调、支持、服务的职能,着力企业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专利权质押评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的欠缺是专利权质押面临的最大人为风险,亟待在宏观层面制定一部知识产权担保法,将专利权质押单列一章,在微观层面就具体法律漏洞予以填补,以系统地规制专利权质押。畅通司法救济关键在于增强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客观性和合理性。这需要加强法学方法的研究,提升法官合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的能力,从而防止法官恣意,规范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专利权质押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队伍。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本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