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A”、“真A”、“太A”差异考察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语义分析、对比分析、变换分析、认知分析、语用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可A”、“真A”、“太A”进行考察,首次把这三个结构进行比较,主要考察三者之间的差异。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1.从语义层面对三者加以辨析,认为“可A”侧重强调,带有夸张或反驳的语气。“真A”重在确认,既有对新感受的确认也有对已有现实的确认。“太A”旨在评价。2.从句法分布层面印证语义差异,发现否定词不能出现在“可A”、“真A”前面;“也”、“还”等语气副词和三者的结合具有选择性,“也”、“还”一般不能出现在“可A”前面,但能出现在“真A”前面。“太A”只能和“还”在一起。这是与三者的语义差异相关。3.从语用层面的两个理论考察三者的差异。从焦点理论上看,“可A”属于对比焦点,其对比项是隐含的;“真A”和“太A”都属于自然焦点。从语用功能上看,“可A”主要传达强调、肯定情态,“真A”传达真值、肯定情态。“太A”既传达肯定情态又传达否定情态。4.从主观性和主观量方面考察,“可A”的视角使他人确认,“真A”的视角是使自己确认。从主观量的角度考察,其主观量大小依次是:“可A”、“太A”、“真A”。“真A”往往是对客观事实的确认,因此主观量次于其他二者。从历时的主观量考察,是看三者在近现代语言发展中磨损和变化的情况,根据语料考察认为:“可A”的磨损程度较高,“真A”的磨损程度次之,“太A”的主观量不降反增。
其他文献
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国机电市场,尤其是工业控制自动化市场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市场不规范,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方
共话与共享是"双一流"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好方式。为促进"双一流"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2018年4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举办的《江苏高教》2018年高层论坛为专家学者与
“新建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新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40万亩,成功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味渝珍’品牌授权农产品达到431个……”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文字。1月11日
林业的兴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林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现代需求和发展方式的改变,现代林业和国有林区必须承担更为广泛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满足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