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植被水流水力特性及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植被的存在不仅能增强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净化水质,保护水体,减少水土流失,而且会增大河道阻力,抬高河道水位,降低河道过流能力。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淹没植被对水流结构和物质输移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淹没树状植被水流水力学特性;并以树状植被水流流速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淹没圆台形刚性植被及淹没椭圆形柔性植被水流的流速结构;结合前人实验资料,分析了淹没刚性植被水流中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生态特征沿垂向变化(树状)的植被被水流淹没时,产生大量相干结构。树状植被水流垂向上被分为树干层、树冠层和自由水层,树干层再被细分为近床面区和掺混区。基于绕流阻力公式,建立树干层与树冠层水体微元的受力平衡方程,自由水层流速采用对数律公式,进而得到相应的纵向流速解析解模型。开展室内水槽实验,采用塑料树冠与圆木棒来模拟树状植被,使用三维多普勒声谱测速仪测量水流流速,得到不同工况下淹没树状植被水流流速分布实验值。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流速模型是合理有效的。从实验结果来看,树干层的近床面区纵向速度接近定值,掺混区处于树干层与树冠层交界处,水流紊动剧烈,流速随水深增加而减少。树冠层纵向流速垂向上与植被有效直径呈负相关。自由水层流速符合对数分布。雷诺应力在底壁附近存在极大值,近床面区中近似为零,最大值出现在树冠层或植被-水体交界面附近,意味着这两部分紊动交换强烈,能量掺混作用明显。紊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雷诺应力类似,整体分布近似为“3”型曲线。基于树状植被水流流速模型,系统分析圆台形刚性植被、椭圆形柔性植被在完全淹没时水流流速结构,研究淹没植被水流中涡体相互作用范围及紊动特性。两种植被水流中植被层均可采用树状植被水流的树冠层流速公式,自由水层仍采用对数律流速公式,分别建立相应的纵向流速模型。结合前人实验成果进行验证,发现这两个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两种植被水流流速分布均近似为“s”型曲线,植被层流速持续增加,自由水层符合对数分布。在圆台形植被水流中,垂向上分别由尾涡与K-H涡主导,植被层适合被细分为尾涡层和混合层。针对淹没圆柱形刚性植被水流的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主要研究物质垂向紊动扩散及纵向离散特性。基于淹没刚性植被水流流速特性,建立垂向紊动扩散系数以及纵向离散系数的三区数学模型。结合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这两个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土水特征曲线(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SWCC)是表示非饱和土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率(或有效饱和度)之间函数关系的重要曲线,对研究土体水分保持和非饱和土力学特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室内或者现场试验方法直接测量SWCC。直接试验方法耗时长且所需条件苛刻,获得的试验数据有限,很难得到完整的SWCC。因此,通常采用参数模型对有限的SWCC试验数据进行
学位
配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后,快速准确的故障区段定位有利于迅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对配电网安全和提高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背景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分布式电源接入使得故障特征相较于传统配电网有所改变,研究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影响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有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基础上,研究了配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配电网谐振接地系统
随着西北地区大中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使植物快速成景,在种植设计中往往采用最为传统的规则式种植。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这种种植模式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首先这种模式不能将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较为单调的地被植物景观效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地被植物景观美的需求。在对城市建设现状以及生态环境需求的思考基础之上,人们提出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