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杂合体系的构建及其能量传递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HCⅡ)具有优良的吸能和传能特性,并且可通过脱辅基蛋白与植物色素重组而复性。很多研究通过改造LHCⅡ的氨基酸序列使重组LHCⅡ能够与有机或无机材料连接,从而构建仿生的捕光新材料。而量子点(QD)是一种优异的荧光纳米材料,己成功用于修饰多种生物材料。   为了构建由QD与LHCⅡ组成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体系,本文首先选择荧光发射峰位于650 nm的QD(QD655),在其表面修饰上螯合镍离子的氨三乙酸(NTA·Ni)后,可与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重组LHCⅡ螯合连接。将不同摩尔数的修饰后的QD与定量的LHCⅡ共孵育,得到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定向连接QD-LHCⅡ杂合复合物(QD与LHCⅡ的摩尔比分别为1∶64,1∶32,1∶16,1∶12,1∶8,1∶4,1∶2.7,1∶2,1∶1.6)。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这些QD-LHCⅡ杂合复合物进行表征。本文还把从豌豆叶片中提取的天然LHCⅡ与QD655进行同等条件孵育,测试其混合物的荧光性能。此外,还选择另外一种发射波长在782 nm处的量子点QD800和重组LHCⅡ进行实验,检测LHCⅡ与QD800之间的能量传递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1.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吸收光谱结果表明QD655与重组LHCⅡ通过NTA·Ni可以形成QD-LHCⅡ杂合复合物。随QD-LHCⅡ杂合复合物中QD的增多,越来越多的QD激发能以共振能量转移形式传递给重组LHCⅡ,表现为杂合复合物中QD的650 nm处的荧光降低,而LHCⅡ的680 nm处的荧光增强。当QD与LHCⅡ摩尔比为1∶2.7时,杂合复合物680 nm处的荧光比等量纯LHCⅡ增强近10倍并趋于饱和。   2.提取的无His-tag的天然LHCⅡ与QD655以摩尔比8∶1共孵育后,天然LHCⅡ和QD655的荧光发射并没有显著变化。   3.在重组LHCⅡ-QD800体系中,重组LHCⅡ作为能量供体,将能量传递给受体QD800的效果不理想。   上述结果说明本文成功构建了QD和重组LHCⅡ定向连接的杂合体系,并实现了QD到LHCⅡ显著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且发现QD、LHCⅡ的种类选择,以及两者间的定向连接对于构建高效的共振能量传递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其他文献
赤石特大桥为4塔混凝土斜拉桥,主桥7号墩桩基地处超岩溶发育地区,覆盖层漂卵石层很厚,施工中遇到了不少大溶洞溶沟,整个施工历时8个月,采用护筒跟进、片石回填等方法成功地完成
汝郴高速公路赤石特大桥为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桥,主桥跨径布置为165m+3×380m+165m,主梁结构为单箱四室梁体结构,主梁采用前支点挂篮悬浇施工,挂篮设计最大承载力高达754吨,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每年需消耗大量的工业氮肥,工业氮肥的使用会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而微生物复合肥料能解决这些问
赤石特大桥是汝郴高速公路全段的控制性工程,为四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在超高索塔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高程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的难点及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计算机键盘、鼠标的细菌污染情况,为有效减少细菌污染,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4月随机选取我校信息教室60台计算机键盘及鼠标,采用棉拭子法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鉴定。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台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台,试验组用卡瓦布进行表面消毒,对照组用0.02%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比较消毒前、后取样的菌落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
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透光率高,导电性好,硬度高,红外热反射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等光电器件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锡掺杂铟氧化物(ITO)薄膜。但由
赤石特大桥是厦蓉高速湖南段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为四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本文简明介绍了机制砂在特大桥水下桩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原材
(2017-06-23消息)近日,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拓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海南文盛是我国最大的进口钛锆矿加工企业,拥有众多海外钛锆矿的进口
赤石大桥0#块支架主要承担0#块悬臂段5m砼的浇筑以及大型前支点挂篮的安装任务,单片支架体积大重量大,且位于180m高空,安装拆除过程安全风险较大,且在过程中受到主梁、挂篮、塔
近年来,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大面积施用,导致食品、水、环境中的残留越来越严重。有机磷农药通过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起到毒性作用,极易对人体或动物造成急性中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