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水问题。一方面,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暴雨径流产生的洪涝灾害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城市淡水资源匮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供水水源。雨水资源作为轻度污染的水源,经过简单处理就可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因而,增加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量,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是节水型校园建设的有效措施。本文在调查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天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特点,结合天津M大学新校区的实际情况,对新校区基本概况、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雨水的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将雨水集蓄利用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校园雨水的科学管理、地面集蓄的直接利用、渗透设施的间接利用、生态校区的合理规划以及校园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雨水的全面高效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缓解校园防洪排涝压力的目的。本人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收集M大学新校区天然雨水和不同下垫面上的径流雨水进行水质分析,通过监测校园雨水径流的各污染指标,可以看出校园初期的雨水径流水质较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降雨冲刷后,污染物含量迅速减小,后期的屋顶与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总体比较好,其中屋面径流的雨水水质要好于道路径流水质。为安全起见,确定校内建筑屋顶与道路降雨初期5~8min的集雨量作为初期弃雨量;(2)结合校园水环境基本情况和天津市的气候条件,确定可供水源的位置与可能的供水量,并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校区的水资源总的可供给量大于校区内景观水体的资源需求量,满足水环境的平衡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校园内的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即在枯水期每天补充部分再生水,而丰水期上无需补水;(3)根据M大学新校区自然地理环境,结合雨水集蓄途径,提出校园雨水利用方案、研究处理工艺与措施,最后对校园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技术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