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开始经历一次新的范式的转移,文学理论转向读者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读者接受理论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阅读理论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人们在抛弃“作者中心”、“读者中心”之后,却又容易陷入“读者中心论”的泥潭。阅读的目的还是集中于寻找作品的意义所在。随着后现代主客体二元结构的瓦解,中心范式的消解,后现代批评话语更加关注“关系”“间性”“生成性”“建构性”“对话”等的研究。至此,阅读理论也应该反思、成长,超越非此即彼的意义追寻,探索新的阅读理论。诺曼·N·霍兰德(Norman N.Holland)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家、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阅读批评理论即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局限性,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由封闭的静态考察转向开放的动态建构。诺曼·霍兰德的阅读理论聚焦作者、读者与文本、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将阅读行为看作互动交往活动,以具体的文学文本为着眼点,关注不同读者的“阅读本体”,分析读者与文本回环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利用其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微观探究读者阅读时DEFT的心理模式。文学阅读作为动态的建构活动,其目的重在感受阅读活动本身,阅读的感受源于读者与文本交流碰撞而产生的新的潜在空间。这一空间既不是读者的主观想象,也不是文本事先设定的,而是读者阅读本体、文本、作者意识、文化因素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阅读活动的研究实现了内部与外部、人本与理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对于文学的阅读效果的研究,不再仅仅关注文本意义的再创造,而是同时看到读者本身获得的提升与发展。诺曼·霍兰德的阅读理论有其独特的闪光之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不平衡,理论发展前后阶段衔接不够紧密等等。但霍兰德的阅读理论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阅读之思。阅读作为不断的交流构建过程,文本相对固定,读者的阅读本体却因人而异,风格不同。如何确保阅读不是随意而解,如何更好地探究阅读理论引发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因此,透过诺曼·霍兰德的阅读理论,探索阅读活动,进而推动文学阅读批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