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胸神经阻滞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的用药量和术后急慢性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年龄为18~65岁,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n=33)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P组n=30)。术前常规禁食水,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有创动脉血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检测。P组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I型和II型胸神经阻滞。麻醉诱导:芬太尼0.02mg/kg,咪唑0.05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地塞米松1Omg,丙泊酚用TCI泵注,诱导时血浆靶浓度4ug/ml。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TCI泵注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在1.5~4.5ug/ml,瑞芬太尼0.05~2ug/kg/min,术中BIS控制在40~60,根据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麻醉药用量。记录诱导前(TO),诱导后(T1),切皮时(T2),切皮后 30min(T3),切皮后 60min(T4),切皮后 90min(T5),术毕(T6),苏醒后 10min(T7),苏醒后 20min(T8),苏醒后 30min(T9)的 MAP 和 HR值。记录术中TCI泵注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用药总量。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4小时以内的镇痛需要次数,术后24小时记录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记录术后0.5h、1h、2h、12h、24h、7d、1个月、3个月的疼痛强度。结果:(1)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术前MAP和HR无显著差异。MAP:P组在T2、T4、T5时间点的MAP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尤为显著(P<0.01)。HR:P组在T2、T4、T5、T7、T8、T9时间点的HR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尤为显著(P<0.01)。(2)术中用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P组术中瑞芬太尼总用药量和术中TCI泵注丙泊酚的平均血浆靶浓度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恢复的比较结果表明:P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下地时间,镇痛需要次数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患者24小时的睡眠质量评分较C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PRI-S:P 组在术后 0.5h、1h、2h、12h、24h、7d 时间点的 PRI-S 较 C 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h、1h、2h时尤为显著(P<0.01)。PRI-A:P组在术后0.5h、1h、2h、12h、24h时间点的PRI-A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时尤为显著(P<0.01)。VAS:P组在术后0.5h、1h、2h、12h、24h、7d、1个月时间点的VAS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h、1h、2h、12h时尤为显著(P<0.01)。PPI:P组在术后0.5h、1h、2h、12h、24h、7d、1个月时间点的PPI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h、1h、2h时尤为显著(P<0.01)。(5)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PONV和PMP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复合胸神经阻滞相比单纯全麻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对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对慢性疼痛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