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法在温病中应用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辛法是一种性味配伍方法,可分为辛开苦降法和轻苦微辛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创用始于仲景方书,唐宋时期予以传承,金元时期得以发展,明清时期这一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温病学家使之进一步提高。性味又称气味,温病学家治疗温病遣方用药十分重视药物性味。叶天士强调“论药必首推气味”,“论药方,推气味”,“幼科不究病本,不明药中气味,愈治愈剧”,“黄帝论病,本乎四气,其论药方,推气味”,其立法重在气味,其医案中即有“辛以开之,苦以降之”、“苦与辛合,能降能通”、“苦降能驱热除湿,辛通能开气宣浊”、“微辛以开之,微苦以降之”等苦辛性味配伍理论的记载,将泻心汤类方及小陷胸汤等辛开苦降方剂系统应用于温病的治疗。受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发病特点及仲景栀子豉汤的影响,叶氏将辛开苦降法理论与轻可祛实理论相结合,创用轻苦微辛法,发展了苦辛法。吴鞠通力倡性味学说,于各方条下,注明《内经》何法,强调“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继承了叶天士苦辛法治疗温病的理论,并对叶氏苦辛方予以整理及命名,且创制苦辛方,规范了苦辛法。王孟英善于应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温病挟痰证,并创制诸多治疗霍乱的苦辛方,丰富了苦辛法。以柳宝诒为代表的其它温病学家继承叶、吴、王三家苦辛法理论及用药经验,将其用于温病的治疗,并对前贤苦辛法治疗温病理论予以进一步探讨,发展了温病苦辛法。此外,温病学家对苦辛法治疗温病的组方用药、作用机理等亦有着深刻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温病学相关文献的研究,从苦辛法治疗温病的病种及证候、性味配伍、药物归经、药物组合、作用机理等方面,探讨了苦辛法治疗温病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明确了苦辛法作为治疗温病尤其是湿热性温病的性味配伍方法,具有调理气机、清化湿热、清热化痰、清热解毒等作用,对后世医家治疗温病及杂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混凝土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当今,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几乎无处不在。本文主要分析有关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
目的通过肝素钠注射液抗凝的原理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进行疏通,观察肝素钠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5-10月对80例需化疗的肿瘤患者行PI
目的探讨表现为足溃疡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表现为足溃疡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结果 46例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男29例,女17
研究背景我国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给农村居民带来严重健康损害的同时,也给慢病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使得许多慢病家庭生
《玲珑图画妇女杂志》于1931~1937年在上海发刊,1936年第1期改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玲珑》杂志外观娇小,采用64开本的独特设计风格,版式编辑新颖,以文字为主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WHO已将该病列为全球三种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我国也将其作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种疾病之一。病毒性肺炎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约占小儿肺炎总数的50%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干。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着巨大的贡献。纵观中医学发展之历程,其兴衰每
校园音乐文化对于校园文化来说非常关键,是各大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校园音乐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立的活动空间,以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本文就
为提高《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以浙江警察学院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犯罪心理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