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粮食之争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涉降低到最低点,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原有的面貌是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华中绿肺”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也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伴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工作的展开,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乱砍乱伐现象尽数消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动植物数量明显增长。但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恢复和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土家人的传统生活。在他们成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者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改变了他们。生态保护工作展开近30年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恢复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也给当地人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困扰——动物和人争夺粮食,当地人同时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和受害者。本文针对这一矛盾现象,以深生态学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探讨问题的基础,分析出现人与动物争粮的原因,反思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现象的思考和建议,强调地方性知识对保持生态环境和谐产生的积极作用。本文的调查点选在湖北省神农架地区下谷坪民族乡,该地在民族构成、生活方式以及在人与动物粮食之争现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实地调查中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文献法和观察法获得最直接的材料,以期在文中呈现当地人民生活最真实的状态。
其他文献
我国贫困山区在脱贫上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持续发展,需接受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贫困山区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有新的思维,才能保障贫困山区奔小康,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
阐述了高速公路建在重庆统筹城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重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进行了分析,针对用地难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从政策制订、征地资金、就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