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AIDS认知水平及危险性行为现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阐明AIDS认知水平、性行为与AIDS危险感知的关系,并探索AIDS危险感知对自愿参与HIV检测、上网寻找性伴的影响,说明各因素间彼此相互作用,为该人群中开展AIDS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调查员在天津市某同性恋网站发布招募信息,有意参与者可到指定的调查网站填写电子问卷,提交后可得到检测号码,凭检测号码到指定医院进行免费HIV、梅毒检测。数据分析:首先对天津市男同性恋AIDS认知及危险性行为现况进行描述,并依据因子分析建立初始测量模型,进而对AIDS危险感知影响因素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829名被调查年龄较低,18.35岁者占86.4%,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2.6%,自认为同性恋者占65.7%。近6个月内的性伴数较多,安全套使用率低。对资料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IDS危险感知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性伴数、社会地位、高危性方式(口交、肛交)、低危性方式(手淫、吻肛、股间摩擦),其效应系数分别为:0.271、0.126、0.119、0.063;保护因素为危险途径知识、安全途径知识,效应系数分别为:-0.104、-0.025。同时这些因素又对HIV自愿检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社会地位作用最大,效应系数为0.328。上网寻找性伴除受到性伴数、高危性方式影响外,与AIDS危险感知、HIV自愿检测没有关联。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间,参与免费检测者共98人,HIV阳性率为2.0%(2/98),梅毒阳性率为11.8%(11/98)。结论: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多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对AIDS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普遍存在利于AIDS、STD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本次研究表明,AIDS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AIDS危险感知,同时AIDS认知水平还通过性伴数、性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男同性恋者AIDS相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自身的行为方式以及对自身感染AIDS可能的评价。而AIDS危险感知又进一步影响着男同性恋者参与HIV检测的意愿。另外,上网寻找性伴受到性伴数、高危性方式的影响,提示上网找寻性伴者发生危险性行为可能性更大。因此,在未来干预中可将网络作为干预平台,在系统传播AIDS预防知识的同时,提高同性恋者AIDS危险感知能力,使其准确地评价自身行为的危险性以促使其采取HIV检测等保护性措施。